向黨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汶川地震災區“對口援建”取得豐碩成果
新華社成都10月28日電(記者蔣作平、苑堅、馮昌勇)映秀、虹口、漢旺、紅白、南壩、姚渡、木魚……那些曾經撕心裂肺的名字,上百個涅槃重生的小鎮,如顆顆璀璨的明珠。
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綿竹、什邡……一座座復活與新生的縣城,如今恢復了美麗和生機。
在綿延300公里的汶川地震帶上,在震後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裏,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個奇跡,18個援建省市和災區人民一道,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要錢出錢,要人出人,要力出力--18個援建省視援建為己任
震後31天,中央決定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建立對口支援機制。震後37天,國務院啟動對口支援機制。
18個承擔援建任務的省市立即行動,18個省市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第一時間趕往災區調研,迅速制定對口支援工作方案。
其他兄弟省區市也主動請戰,向災區人民奉獻無疆大愛。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時間主動承諾,全力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海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也主動請纓,主動攜手援建寶興縣、大邑縣。同樣是地震災區的重慶市對口支援四川崇州市,體現出“川渝一家人”的兄弟情義。四川全省21個市州中,受災較輕的13個市,一邊抗災自救,一邊伸出援手,也主動承擔了極重災區13個重災鄉鎮的對口支援任務。
一場前所未有,規模空前的對口支援行動拉開序幕。
——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了“爭創全國一流”的目標。
——河北省發揚“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把最好的技術、最好的人才都送到平武來。
——都江堰人看到的,是“沒有你我,只有我們”的上海援建精神。
——“江蘇和綿竹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這是江蘇援建者的行動指南……
援建者們對災區人民的真情與關愛,已深深融入他們的血脈之中。他們住板房吃盒飯,抗余震戰高溫,把全部深情獻給了災區人民。
——對口支援小金縣的江西,在每年有4個月屬於冰凍期不能施工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確保對口援建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遭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廣東,仍然鄭重承諾,對口支援任務的決心不變、目標不變、力度不減。
——已經完成援建任務的江蘇,在綿竹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後,再次支援5000萬元,支持災後重建。
——只有50萬人口的澳門拿出了55億澳門元援助款,人均支援四川地震災區超過1萬澳門元,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援建目標不變、力度不減,進程加快。
據四川省政府統計,截至今年9月28日,18個對口援建省市確定的3860個對口支援項目,已建成3430個,佔88.9%;對口支援累計完成投資692.9億元,佔90%;各對口援建省市把硬體和軟體建設結合起來,使先進的設施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18個省市累計派駐災區援建幹部2740名、援建隊伍31萬多人,支醫支教支警及其他工作人員29400多人。
援建項目又好又快,每一個項目就是一座豐碑--最難忘的是在災區的600多個日日夜夜
28日,河北省唐山市援建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符睿敏含淚告訴記者:“對口支援是我們的責任和榮譽!在南壩的600多個日日夜夜,將是我今生最難忘、最珍貴的記憶。”
在災區的每一個地方,來自18個對口援建省市的數十萬名援建大軍,比進度、比質量、比貢獻,用真情和行動與災區人民並肩作戰,促進災後重建快速推進。
——9月10日,湖南省對口援建理縣災後重建項目整體移交。
——9月13日,江蘇無錫市對口援建的綿竹漢旺新鎮全部項目竣工並交付使用。當日,江蘇省對口援建的295個項目全部建成交付,援建資金達到112.81億元。
——9月15日,河北對口援建四川平武地震災區項目正式交接。投資28億元、108個援建項目已全部完工並交付使用。
——9月26日,北京市援建什邡的108個項目全部竣工,並整體移交給什邡市。……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一切為了災區人民。為老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這是許多援建者的共同心願。援建者不僅創造了讓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而且還創造了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國質量”。
在汶川一中,廣東省將幾乎所有框架鋼筋都換為超標的36毫米直徑,其中鋼含量達到極限的46。室內的大柱子,用28根36毫米的螺紋鋼筋建造,這樣的柱子在廣東能建20多層的樓房,但在這裡,只建了3層。
在什邡,來自北京的援建隊伍對學校整個建築全部都是現澆結構,能抗8級烈度的地震。“學校的建築質量絕不亞於北京。”
在小金縣,為了讓境內3個偏遠鄉鎮通上公路,江西省對援建項目進行調整,經過上千施工人員艱苦施工,在戰勝1000多次塌方之後,終於用生命和血汗換來了道路的竣工通車。
在汶川、在都江堰、在彭州、在北川,幾乎所有災區,援建幹部告訴記者,項目的硬體條件已普遍超過援建省的同類水平。
“兩年援建情,一生親兄弟”——最滿意的是災區人民
上聯:“大地震,毀家園,黨的政策來解難”
下聯:“小別墅,標準間,茶坪百姓好喜歡”
橫批:“震後新生”
這是都江堰茶坪村民王全在新家門上的對聯。
如今的災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
震中映秀鎮,老天不公,人民有幸。今年又遭遇了“8·14”特大洪水泥石流災害。但東莞市援建映秀項目經受住了考驗。經過6家鑒定機構的權威鑒定,映秀鎮受淹過水的71棟房屋及6棟水廠單體建築,“能夠正常使用”,災區人民放心了!“好事多磨啊!”東莞市援建人員周運華感慨。
兩年來,廣東省的援建大軍,冒著余震、飛石、洪災、泥石流等種種危險,經過750多天的日夜奮戰,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廣東省援川工作組監察審計部部長吳泰國説:“汶川實現了3個100%。100%竣工,100%搬出過渡房,100%遷入新居。在87億元的援建資金總量中,民生項目安排了65.68億元,高達80%,這充分體現了民生優先的援建原則。”
規劃先行、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這是18個援建省市對災區人民的厚愛。據四川省對口支援辦公室統計:18個對口支援省市已經確定對口支援項目中,僅農村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3項就高達2000多個,佔總數近70%。
經歷過震災的唐山人最能體會到災區人民的痛苦,最能理解感恩的內涵。為了不給當地政府和群眾添麻煩,指揮長符睿敏帶領援建隊伍,選擇條件最差的地方搭板房居住,白天黑夜戰鬥在援建一線。
唐山援建者的一言一行感動著身邊的南壩人:“你們唐山來的援建者,每個人都是英雄!”
在今年九月、十月的金秋時節,援建大軍先後撤離災區。每一個送別場面,都是最激動人心的畫面。數不清的災區群眾自發為援建者們送行。
在平武縣南壩鎮,群眾自發挂起了寫有“唐山大哥,你們辛苦了”的大標語,樸實的表達,蘊含著真摯的感情。呂家河壩的嚴國英大媽早早趕到現場,挨個向援建者手裏送上家裏煮的柴雞蛋……
在都江堰送別現場,已泣不成聲的李靜向所有援建者深深地鞠了三躬。胡克才、岳成富兩位老大爺,深深地向恩人們鞠了一躬,老人含淚哽咽道:“請允許我們兩個老人,向上海人民致敬!”
“飲水思源首都情”、“京什一家親”。在什邡,3萬群眾自發為親人送別,災區群眾自發書寫的標語至少在1萬幅以上。……
一位援建者們親手寫下了一首小詩:
“兩年援建情,一生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