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 在上海世博會即將閉幕之際,一些參展國代表或政府官員高度評價上海世博會,稱這次世博會讓參展國家的形象得以全面生動的自我展示,為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德國展區總代表迪特馬爾·施米茨29日接受記者書面採訪時説,德國館在本屆世博會上充分展現了自己對未來都市藍圖的“想象力”,同時塑造了積極、友好、開放的德國“形象”,取得了非比尋常的成功。
“上海世博會絕對是我經歷的最激動人心的事件之一。舉辦這樣一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博會,主辦方和參展方都需要完成大量繁複的工作,但我對自己在過去幾年裏付出的辛勞無怨無悔,”施米茨感慨地説。
據德國館統計,世博會期間,德國館接待遊客400萬人次,其中95%來自中國。參觀者在這裡共享用了250噸各種肉類和德國香腸製品,近20萬升德國啤酒,外加20噸酸菜和5噸紅菜。這裡的風味餐廳單日最高套餐銷售量達到5000份。
施米茨説:“世博會讓貿易夥伴間加強了聯絡,讓來自五湖四海的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以及普通遊客之間建立了友誼。我想,這種不同文化的融合與交流正是世博會的最大魅力。”
上海世博會丹麥團總代表克裏斯托弗·博·布拉姆森29日説:“到目前為止,丹麥館已吸引遊客555萬人次,與丹麥的總人口相當。這遠遠超出我們原先預計的300萬人次。”
布拉姆森説,將小美人魚送往中國是一項創舉,中國和國際媒體多次報道此事。而促成丹麥館在世博會取得巨大成功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為參觀者展現了一種優質的現代城市生活方式,這非常符合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加拿大國會議員、多元文化國會秘書黃陳小萍29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上海世博會充分展示了上海以及中國的實力,同時這也是加拿大宣傳自身的難得機會。借助於上海世博會,兩國更加了解彼此國情,同時密切和加深了雙邊關係。
黃陳小萍説,上海世博會把中國人民帶到加拿大的展館,讓他們能夠體驗加拿大人的生活,為兩國人民的互動和交流創造了一個平臺,而人際交往是增進兩國關係非常重要的一個層面。
黃陳小萍表示,今年是加中建交40週年,世博會成為兩國關係進一步加強的良機。“可以説,世博會是給我們兩國關係的一個很好的禮物,”她説。
美國商會大中國地區高級主任傑瑞米·沃特曼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上海世博會不僅讓中國了解世界,也讓世界了解中國。對於美國商會及成員企業來説,能夠成為美國館的贊助方是一個難得的良機。
世博會美國館指導委員會主席弗蘭克·萊文在介紹美方此次參展成果時指出,在美國館的參觀者中,有來自18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政要。美國館投入了800多名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其中學生大使項目得到廣泛好評,幫助參觀者更深入和直接地了解美國和美國人。
美聯社10月27日刊文指出,此次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日益增強的管理技巧以及在建設大規模基礎設施方面的能力。
剛果(金)發行量最大的《潛力報》國際版主編馬奇今年5月曾受中國政府邀請,前往上海參觀並採訪了世博會。談到對世博會的印象,馬奇説,舉辦方熱情高效的接待和幫助讓他印象深刻,世博會讓每位前去採訪的記者都感到像回家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無疑是輕鬆愜意的。
馬奇説,上海世博會十分注重環保和節能,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對全世界來講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特別是對相對落後的非洲國家而言,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馬奇説,中國以持續高速的發展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奇跡,中國的發展模式是非洲國家學習的榜樣。(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韓墨、楊敬忠、馬丹、黃曉南、杜靜、王豐豐、舒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