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1月7日電(記者 江毅)記者從四川省就業局了解到,截至10月末,四川地震重災區已經實現九成以上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為災區社會的恢復和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0年以來,四川地震重災區緊緊抓住災後恢復振興和擴大內需的重大發展機遇,不斷擴大就業規模。今年1至10月,地震重災區城鎮新增就業17.17萬人,共幫助762戶城鎮零就業家庭,45017戶農村失地無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
全面落實扶持政策成為災區就業的主要推動力。今年前3季度,四川共為4.7萬人發放了崗位補貼,涉及金額1.3億多萬元,還為4.2萬人發放了7500多萬元社保補貼。而近4000名到對口支援省(市)異地就業的勞動者也領取到了63萬多元的交通費補貼,降低了外出就業的成本。
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也成為地震災區就業的重要途徑。四川省採取簡化工商登記手續,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優惠政策,在土地流轉、農業補貼、産業技術支持和信息服務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採取擴大小額擔保貸款範圍,增加人均貸款額度,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措施,鼓勵災區群眾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
今年前3季度,四川地震重災區共幫助超過1萬名災區群眾實現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地震重災區市、縣政府共籌集創業補助資金4800多萬元,為616名實現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的災區群眾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50多萬元。
此外,災區各級政府還根據企業需求,組織災區勞動者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組織有技術、資金和創業意願的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鼓勵單位對已招用的人員開展技能提升培訓,提高了災區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增強其就業、創業能力。今年1至10月,地震重災區共有23.28萬名城鄉勞動者參加了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開發公益性崗位也成為吸納災區就業困難群體的“蓄水池”。成都、廣元、綿陽、德陽等重災區結合災後恢復重建和發展振興的需要,大力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公益性崗位,重點幫助了4.89萬名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失地家庭成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大力促進農村勞動者外出務工或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也成為四川地震災區促進就業的主要渠道。18個受援縣(市)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市)的聯絡,開展對口勞務合作,同時還依託支援省(市)建立工業園區,吸納勞動者就地就業。1至10月,地震重災區新轉移農村勞動力43.29萬人。
今年以來,地震重災區勞動保障部門先後組織開展了“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地震重災區就業援助進家入戶活動”等系列專項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同時對就業困難家庭進行建檔管理,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地震重災區就業率正在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