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財政貨幣定調積極穩健 助力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新華社記者 王宇、韓潔)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我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與過去兩年來雙政策原有基調相比,明年財政貨幣“積極穩健”基調中透露出哪些新意?傳遞出哪些信號?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財政貨幣“積極穩健” 雙政策搭配發力成看點

    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述所不同,會議提出明年我國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貨幣雙政策由過去兩年來的“積極與適度寬鬆”搭配變為“積極穩健”相配,這一改變意味深長。

    “貨幣政策由兩年來的‘適度寬鬆’轉向‘穩健’,是對當前流動性過於寬鬆、物價屢創新高等複雜形勢的積極應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當前流動性過剩,通脹預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轉向穩健,意在讓經濟運行的貨幣環境回歸常態,有利於穩定價格總水平,保持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基調的變與不變間,凸顯出當前形勢的複雜性。”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認為,與過去兩年相比,明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將更為複雜,一方面要維持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還要應對不斷走高的物價壓力。

    “不再像兩年前那樣只需集中力量對付一個‘敵人’,當前宏觀調控的目標正由以往相對單一變得逐漸多元:既要反危機,又要反通脹,局面更加複雜。”高培勇説。

    數據顯示,一方面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增長仍舊乏力;但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出現了物價上漲現象,我國11月份的物價指數更是同比上漲5.1%,再創兩年多以來新高。

    “宏觀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複雜形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會議這樣描述明年形勢。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財政貨幣“積極穩健”相搭配,是調控更具針對性的體現,將更加有利於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

    “貨幣政策重在調總量,財政政策重在調結構。就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而言,為了預防通脹需要管好流動性,讓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而為了維持經濟的平穩發展,解決結構性失衡問題,則需要在財政政策上保持相應的力度。一放一收的調控搭配符合當前我國實際。”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認為。

    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 力保“十二五”平穩開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發揮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的作用。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指出,與金融危機期間大幅增加投資規模、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同,今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重點將是“調結構”。主要表現在促進居民消費增長,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務業發展和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實現經濟增長更均衡,産業結構更為合理。

    此外,為了配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發揮好管理通脹預期的作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劉煜輝指出,財政政策還要發揮其承擔供給的政策職責,一方面在民生領域保持擴張供給,如推進公屋建設計劃,推進醫改、教育、養老等民生建設等;另一方面則通過減稅等舉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並增加對中低收入者的補貼,通過這些財政的配合政策,更好增強貨幣政策收縮貨幣的效果。

    對於明年的財政收支安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下決心壓縮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

    “這一部署的背後進一步凸顯明年財政收支情況仍然緊張,支出壓力仍很大,有必要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一定規模的財政赤字,並加快支出結構調整。”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馬海濤對記者説。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繼前兩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分別實現34%和22.7%增長後,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幅降至12.2%,10至11月份平均增長15.4%。財政收入增長呈逐步回落態勢,勢必加大明年財政收支壓力。

    此外,明年“十二五”開局難免新上建設項目會增加,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一攬子計劃與“十二五”前期投資項目的銜接工作;嚴控投資産能過剩行業,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會議還強調,要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

    “從近年情況看,地方政府債務的問題已經暴露出很多,‘十二五’一定要警惕再産生新的問題。”馬海濤強調,面對財政收支壓力,今後要進一步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規模和重點,要從前期“保增長”向“調結構”發力,支出方向更吻合“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

    貨幣政策轉向“穩健” 經濟運行環境有望更加平穩

    會議在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還提出:按照總體穩健、調節有度、結構優化的要求,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

    “會議提出把好流動性總閘門,這是因為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個貨幣現象,從貨幣投放過快到物價開始上漲,其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劉煜輝説。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廣義貨幣供應(M2)已達71萬億元,成為全球貨幣最多的國家。基於對流動性過多的擔憂,一些企業和投資者參與到屯地屯房又屯物的行為中,不但導致了社會通脹預期的進一步上漲,而且也令一部分社會資金從實體經濟中流失。

    “只有讓貨幣政策回到穩健、把好流動性總閘門,企業才會對市場有一個相對正確的預期,集中力量進行生産經營活動,市場上的投機炒作行為也將有所減少,經濟波動幅度有所減輕,最終有利於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連平認為。

    就在會議開幕當天,央行宣佈年內第六次、同時也是月內第三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進一步向外界釋放出貨幣條件繼續回歸常態的信號。

    專家指出,“穩健”儘管比“適度寬鬆”有所“收縮”,但它屬於中性政策,不會明顯“從緊”,在具體操作上更具靈活性和應變性,對各類工具的使用也強調合理適度。

 
 
 相關鏈結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胡錦濤、溫家寶作重要講話
· 央行1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廣義貨幣增長19.5%
· 專家解讀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變為“穩健”
· 謝旭人: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 預算報告解讀:積極財政政策凸顯積極變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