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李榮 葉鋒)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的主要領導20日在此間舉行座談會強調,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規劃過程中,要加強與國家區域規劃的對接,“促進長三角地區在新的起點上、更高水平上整合資源和發揮優勢,實現新的發展”。
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一年一次,是長三角兩省一市及泛長三角範圍內的安徽省最高層確定每年區域合作重點的一個“最高協商和決策”制度構架。
“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20日的會議充分肯定了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取得的成效。一年來,三省一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攜手實施宏觀調控,鞏固和發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成效,聯手確保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區域經濟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長期跟蹤、分析長三角區域經濟運行的無錫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3季度長三角地區生産總值突破5萬億元,達到50314億元,增長12.8%。從城市看,長三角16個主要城市中有12個城市經濟總量超過1500億元。
此次會議不同以往,直接對應“十二五”的開局。上海城市化研究中心長三角問題專家鬱鴻勝對記者説,這是一個可影響長三角今後5年區域合作方向的會議。關鍵是“多個規劃的銜接問題”,包括長三角區域規劃與長三角省市的“十二五”規劃的銜接問題;長三角各省市“十二五”規劃的銜接問題。長三角區域規劃,需要長三角各省市共同來實現,“十二五”是起好步的關鍵時期。
區域合作面臨新機遇
這次會議提出,要按照長三角區域規劃確定的長三角地區“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做好相關規劃的調整銜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産業佈局、城鎮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對接,在“十二五”規劃中充分體現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區域經濟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沈玉芳説,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長三角經濟發展最為成熟、規模最大、資産化程度最高,但長三角城市群與國際先進地區相比,還不能説是世界級的。目前,長三角各省市已充分關注到這一點並推進合作。
20日的座談會還認為,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我國大區域合作勢頭迅猛,長三角地區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要加大區域統籌力度,加快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長三角地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和一體化發展。
制度合作將帶來內涵性的變化
鬱鴻勝認為,“十二五”期間,長三角各省市都面臨根本的轉型問題。這裡面如果仔細地分析一下,可以分出三個層面:
一個是空間轉型。長三角地區未來的空間特徵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是一個很深刻的轉型,將從單個城市的發展向城市間的聯動發展轉變,高速公路網、跨海大橋、高鐵等基礎設施正在改變城市間的區域格局。
另一個是功能轉型。長三角地區未來是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區域內同城化的效應、産業的轉型,正在改變每個城市的功能,特別是城市功能之間的銜接方式和佈局分工的特徵。
再一個就是創新轉型,其內在的根本是機制和制度創新。長三角要實現最終的區域整合,必須依靠區域制度的一體化,區域各省市在政策、制度上不能“各唱各的調”,要和諧發展,融合發展。
這次會議還提出,進一步強化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專家認為,區域一體化的推進、同城化等等,都是表現形式或者説結果,其內在的本質是制度。只有在制度上整合了,才會有內涵性的變化,才會有經濟社會要素間的實質性流動和效率的提升。目前長三角已在工商制度、人才流動等方面進行制度銜接上的探索,今後還要更深層地推進,要在長三角各省市最高層的重大決策上形成統籌、協調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