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自治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實現山川協調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2日   來源:人民日報

    “我今年承包建設了150棟拱棚,掙了1.2萬元,加上6畝土地流轉收入3000元,全年進賬1.5萬多元。”寧夏西吉縣將臺鄉西坪村村民李雙喜,在大棚裏掰著指頭盤算著今年的收入,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成為農業發展的新亮點。截至目前,全區設施農業已達105.78萬畝。

    隨著規模和效益的提升,寧夏的設施農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今年寧夏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4500元,連續3年實現同比增長10%以上。農民來自設施農業的人均純收入佔全年人均純收入的近10%。設施農業主産區農民來自設施農業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寧夏土地資源豐富、光熱充足,發展設施農業得天獨厚。“十一五”期間,自治區出臺了《寧夏百萬畝設施農業發展建設規劃》,加快調整種植結構,通過“政府推動、農民參與、市場引導、科技保障”的運行機制,在北部引黃灌區,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高端、精品、高效設施農業;在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集中發展以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截至今年11月,寧夏設施農業面積突破100萬畝,其中引黃灌區66.01萬畝,中部乾旱帶和南部山區39.77萬畝。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説:“設施農業是高效農業,也是富民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寧夏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的戰略轉變:區域佈局從以灌區為主,向山川並重轉變;發展方式從以規模擴張為主,向提質擴量增效並重轉變;生産方式從以傳統分散為主,向集約化、園區化方向轉變;經營方式從注重生産環節,向産加銷一體化方向轉變;建設行為從以政府推動為主,向政府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轉變。”

    據自治區農牧廳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80%的新建溫室和拱棚符合規範化建設標準,設施農業新品種應用率達到84%,85%的設施農産品生産基地通過了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銀北鹽鹼地“臺田”溫室、中衛沙漠溫室等模式實現了設施農業建設的重大創新,設施類型由以日光溫室為主,向日光溫室、大中拱棚、設施養殖、噴灌、滴灌、集雨補灌、覆膜保墑多類型發展;設施産品由以設施蔬菜為主,向設施瓜果、設施花卉、設施園藝、設施食用菌等多領域擴展。寧夏的設施農産品70%銷往周邊及南方省區。寧夏生産的新鮮水果,四季飄香,“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基本形成。(記者徐運平、周志忠)

 
 
 相關鏈結
· 寧夏:標準化生態化種植讓枸杞“走紅”國際市場
· 寧夏5年內將對中南部山區約35萬人實施移民搬遷
· 寧夏設應急商品投放點確保今冬明春"菜籃子"供應
· 寧夏多部門聯手督查公共服務行業侵權治理工作
· 寧夏檢查各地秋糧收購工作 打擊投機囤積等行為
· 寧夏農産品量足質優 人均糧食佔有量居全國前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