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同步”: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董峻、潘林青)22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部署,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化同步”是中央科學把握現代化發展規律、著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對於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化同步”是“十二五”時期的重大任務
韓長賦回顧了“十一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就。他用了四個“顯著”來概括:農業基礎地位顯著加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十一五’是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增收最多的5年,創造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韓長賦説。
但同時他也表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突出問題,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城鄉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統籌。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是‘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戰略目標。”韓長賦表示。
“三化同步”明確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方向
韓長賦認為,“三化同步”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一脈相承,是統籌城鄉發展方略的豐富和發展,也是中央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三農”實際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方向和目標。
韓長賦分析説,“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深入發展,農産品消費需求將持續增長、結構加快升級,為現代農業發展既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又提出了嚴峻挑戰——耕地、水資源緊缺,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特別是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村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産要素加速外流。
“如果處理不好,農業就面臨削弱和萎縮的風險,農村就面臨凋敝和忽視的風險,城鄉失調、工農失衡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現代農業就會更加滯後。”韓長賦説,“這方面,國外和我國改革開放前都有過深刻的教訓。”
他進一步解釋道:“從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歷程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工業化、城鎮化不發展,農業現代化就缺乏動力;農業現代化若跟不上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步伐或者被忽視,就會導致工業化、城鎮化陷入停滯,造成‘三化’都難以為繼。”
謀劃“三農”發展新舉措要遵循“三化同步”重大原則
韓長賦説,科學把握“三化同步”推進的內在要求和基本規律,就要充分發揮工業化、城鎮化對發展現代農業、轉移農村勞動力的帶動作用,對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的輻射作用,實現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
“‘十二五’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機遇期。”韓長賦説,“要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主線,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把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作為中心目標,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推進農業生産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韓長賦提出,要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使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明顯進展。為此,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立足農業發展實際,進一步理清“十二五”建設現代農業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超前謀劃和推進一批重大工程,深入研究和實施幾項重大政策,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舉行 部署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
12月21日至22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並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車玉明、董峻)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1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系統總結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科學謀劃“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重點研究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問題,全面部署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次會議。會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門研究了會議文件,對做好明年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討論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出席會議並講話。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