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杜宇、何宗渝、劉雲非)房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的幸福指數。然而,不顧經濟負擔能力超前消費帶來的幸福感往往是短暫的、浮華的,量力而行、梯度消費帶來的幸福感卻是長久的、實實在在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住房消費理念正在發生變化,從租到買由小及大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低齡購房:住房消費不堪承受之重
北京通州,一套60平米的小房子,首付80萬元,銀行貸款60萬元,對於工齡3年的嚴歡來説,這是一筆巨大的支出,然而今年下半年他還是出手購房了。“沒房子很難找女朋友,沒房子誰嫁你啊?”28歲的嚴歡一臉無奈,因為沒有房子,他多次被女方列入“黑名單”。
如今,6000多元的月收入,扣除3000多元的月供,剩下的錢只能勉強維持正常的生活,這讓嚴歡倍感壓力。特別是為了買房,幾乎花光了父母多年的積蓄。
嚴歡的父母在湖北農村,他説:“我這房子把父母的養老錢都預支了,一旦遇到突發情況,真的怕難以應付。”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購房大軍。據“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購房低齡化趨勢明顯。2010年30歲以下人群購房佔比約為38%。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
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德國,首次購房人平均年齡為42歲,我國台灣地區首次購房人平均年齡36歲,法國獲得房産的平均年齡為37歲,美國首次購房年齡也在30歲以上。
年輕人加入購房行列,一方面擔心房價持續上漲,另一方面也看好房屋升值潛力,認為買房子是筆只賺不賠的買賣。
然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伍德羅羅伯茨的遭遇卻告訴人們,住房消費過度也會帶來麻煩的。
46歲的伍德羅羅伯茨,2006年貸款買來約250平方米的聯排別墅。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失業,後來他重新找到工作,收入卻明顯下降。每月2500美元的月供成為負擔,今年10月,銀行發來最後通牒,他已經拖欠銀行8800多美元,如果不及時還錢,住房將在兩星期內被沒收並拍賣。
現在,買房通常需要依靠銀行貸款,那麼必須要連續性投資(還款),否則前期投資就會受到損失,所以對購房者的收入積累和工作的穩定要求較高。
住房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表示:“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往往是積累少、工作不穩定、收入變動大的群體,一旦失業,還款壓力陡增,失房風險極大。”
專家表示,當前由“低齡購房”帶來的“無房不婚”、“一步到位”、“啃老購房”等一些不理性的購房觀念需要轉變。
量力而行:讓幸福來得更踏實
在央企工作的常亮,與許多同齡人相比,月收入屬於中等靠上。然而,他選擇了租房。
常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北京三環附近的一套價值200萬的一室一廳,月租金還不到3000塊錢,按照目前的房租價格,租上60年才200萬元,何必非得要買呢?”
如今,常亮手裏有近20萬元存款,工作之餘跟幾個朋友合夥做小生意,每年都能和女友出去旅遊,日子過得輕鬆自在。
他説:“如果買房,生活質量肯定會急劇下降,何必為了房子跟自己過不去呢?”
在一些發達國家,年輕人租房是一種常態。據日本裏庫路特公司的調查數據,日本租房結婚者比例高達67.1%,買房結婚夫婦比例僅為14.3%。根據英國社區和地方政府部公佈的數據,2008年至2009年,英國近32%的家庭靠租房解決居住問題。特別是首都倫敦由於流動人口多,房價較貴和按揭貸款門檻較高導致許多首次購房者加入租房者的隊伍,家庭住房擁有率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有將近40%的家庭租房。
在德國一家醫院做護士的斯特凡尼,月收入稅前為2000歐元,目前與丈夫共同租住柏林東部一處56平方米的公寓,房子月租是460歐元,再加上電費、暖氣費、電話費等,每月實際開支在520歐元左右。
她説:“很少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年輕人由於讀書、工作等原因可能經常搬家,買房很不實際。現在我們兩人住這個面積的房子是足夠的。將來如果生兒育女的話才會考慮換大房子。不過,租一輩子房子在德國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爸爸今年45歲,他住的房子就是一直租的,以前爺爺也曾經在那個房子裏住了幾十年。”
如今,隨著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拉開大幕,商品房租賃市場逐步規範,先租後買已經成為不少中國年輕人的選擇。
今年7月才參加工作的岳瑩對未來如此計劃:“我現在先租房子住,等過幾年攢夠了首付就買一套小房子,等到結婚有小孩了再換一套大一點的。買房子還是要量力而行,這樣心裏踏實。”
在深圳一家建築師事務所工作的金玲,目前一家三口居住在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有孩子前她和丈夫住在關外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
金玲説:“每次買房,我們兩口子都要認真計算自己的負擔能力,不去和別人攀比,我最自豪的就是兩次買房,沒有要雙方父母一分錢,都是靠兩個人的收入。”
樹立理性住房消費觀念:尚需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對於岳瑩來説,選擇了租房,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擔心房東隨時漲價、毀約。
而對於供職于鄭州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趙琳來説,最頭痛的是市場上中小戶型的房子太少。
她説:“我計劃買9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最好是三居室,可是看了好幾個樓盤,兩居室的房子都是120平方米,我就奇怪,為什麼90平方米的房子不能設計成三居室呢?”
規範租賃市場,加大中小戶型商品房建設,樹立理性住房消費觀念,尚需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期公佈的《商品房租賃管理辦法》就明確要求,房屋租賃合同期內,出租人不得單方隨意提高租金。還要求主管部門提高租賃服務水平,定期分區域公佈不同類型房屋的市場租金水平等信息。
住房城鄉建設部房地産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姜萬榮説:“在即將發佈的《房地産經紀管理辦法》中,我們將進一步規範房地産經紀機構的行為,加強監督管理,明確法律責任,進一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政府要求加大中小戶型商品房建設。一方面嚴格政府主導的廉租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標準,另一方面今年出臺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也要求,各地要明確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數量和比例,強調“切實落實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和供地計劃”。
面對政府的引導和市場的需求,一些企業也把産品定位在中小戶型商品房的開發建設上。據萬科董事會秘書譚華傑介紹,目前萬科銷售的産品中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約佔六成,144平方米以下戶型佔比近九成。萬科將繼續堅持中小戶型為主的産品結構。
部分專家表示,政府還要控制好房價上漲速度,形成較合理的租售比。秦虹説:“我國目前購房年齡降低,與房價上漲過快不無關係,如果收入增長的速度長時期持續低於房價上漲速度,低齡化、超前性、恐慌性購房就很難避免。”
秦虹表示,今年以來的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目標就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這有利於年輕人合理安排購房計劃,減少盲目購房和勉強購房帶來的風險。(參與採訪:劉麗娜、郭瑞、鄭啟航、李明、丁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