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共克時艱實現共贏—央行副行長易綱談中歐金融合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馬德里1月6日電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6日繼續對西班牙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介紹了中歐金融合作的情況。

    中國與歐盟建交30多年來,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貿關係向前推進,為雙邊金融合作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改革開放堅實推進與歐盟市場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歐元成為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一起,為雙邊金融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中歐雙方建立起多層次的貨幣與金融政策協調與對話機制,為雙方金融機構創造了良好的合作環境。雙方金融機構緊密合作,從貿易和項目融資到直接投資當地市場,為促進中歐經貿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金融危機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未平息的大背景下,進一步推進中歐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共克時艱,中歐金融合作對於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鞏固世界經濟復蘇意義重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給歐洲帶來嚴重影響。2009年歐盟經濟收縮4.2%,失業率增至9.5%。繼冰島金融危機後,2009年底爆發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更使歐洲經濟雪上加霜。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國國債融資難度加劇,財政緊縮使國內內需進一步收縮。希臘、愛爾蘭債務危機累至整個歐元區,影響歐元區銀行體系穩定,導致歐元匯率大幅震蕩。歐洲內需不足和匯率波動,對中歐雙邊貿易造成嚴重影響。歐洲貿易商及銀行流動性不足和有關國家信用評級下調,導致企業貿易融資困難和貿易授信額度下降。2009年中歐貿易為3641億美元,同比下降14.5%。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歐領導人頻繁會晤商討危機應對大計。中國政府派出貿易投資促進團赴歐採購,簽署了一系列重要的貿易投資合同,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環保等眾多領域。中國領導人多次向歐盟和歐洲國家領導人表示,中國堅定支持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取的措施,明確宣佈不減持歐元債券,支持歐元保持穩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為中歐貿易提供了強有力的出口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支持。201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與冰島中央銀行簽署了35億元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用於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

    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歐洲克服困難,加強金融合作,有利於歐元穩定和促進歐洲經濟較快恢復增長,也有利於中歐經貿合作的健康發展。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月到11月,雙邊貿易額達到4338.8億美元,同比增長33.1%,比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同期高出10.4%。全年貿易額有望達到4700億美元左右。

    二、加強政策協調,中歐金融合作有助於促進全球治理結構改革。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中國是快速增長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不斷加深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今天,加強中歐雙方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的協調,有利於維護中歐乃至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穩定,促進全球治理結構改革。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歐政策協調與合作機制進一步增強。雙方利用中歐領導人會晤、經貿高層對話、財金對話、歐元集團領導人會晤、中歐央行工作組對話等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更為重要的是,在二十國集團這一全球經濟治理最重要的平臺上,中歐雙方加強協調與對話,共同推動在全球建立“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框架,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國際機構以及金融部門改革,進而促進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的改革。

    當前,中歐雙方的宏觀經濟政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和外部波及效應是需要在全球“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下重點關注的內容。歐洲執行財政整頓的力度與效果、歐央行執行的非常規貨幣政策以及中國如何靈活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應對國內通脹壓力更是焦點議題。中歐雙方通過政策協調與對話充分討論上述議題。中方向歐方闡述中國政府制定了擴內需、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政策方針,強調要保持經濟長期平衡較快發展,使國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根據當前形勢,中國將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水平;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在國際機構改革問題上,歐盟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與治理結構改革作出了切實貢獻,同意放棄高估的部分份額及執董會中的兩個席位,促進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代表性和發言權的提高。對此,中國乃至國際社會十分讚賞。今後,中歐雙方在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中的合作將進一步增強。2011年,法國將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中國對此予以積極支持。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是二十國集團將要討論的重要議題,中國願與歐方一道加強研究和討論,共同致力於完善國際貨幣體系,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促進形成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在金融部門改革上,中方與歐方共同參與制定了金融部門核心改革的政策和金融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標準,涉及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強化銀行體系抗風險能力、解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道德風險問題、完善金融場外衍生品市場和改革信用評級體系、薪酬安排和會計標準等多個方面。中歐雙方切實落實核心改革政策和標準,對維護本國、本地區乃至全球的金融穩定意義重大。

    三、實現共贏,深化中歐金融機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近年來,中歐雙方金融機構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除通過貿易融資和項目融資支持雙邊貿易投資快速增長外,雙方金融資本直接進入對方市場投資、參股,市場融合度不斷提高。

    歐洲金融業經過多年發展,在機構管理、市場發展和金融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歐盟金融資本的進入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截至2010年上半年,歐資銀行共在華設立7家法人銀行,20家分行和數十家代表處;在華資産總額超過500億歐元,佔在華外資銀行資産總額的26.5%。共有9個歐盟成員國的金融機構參股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2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115.54億美元,佔中資銀行引進外資總額的31%。歐盟機構還在華參股了多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倫敦交易所在華設立了代表處。另外,截至2010年8月底,中國共批准32家註冊地在歐盟成員國的境外機構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佔中國批准總數的三分之一。

    經過國內轉制、上市和重組,中國銀行業資産質量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改善,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的衝擊和考驗。部分銀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並尋求與外國金融機構合作。人民銀行在倫敦和法蘭克福各開設了一個代表處。中國銀監會與歐盟13個國家的監管當局簽署了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和監管合作協議。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在歐洲設有數十家分支機構。其中,工商銀行一家在歐洲的分行達到10家,2010年一年內就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米蘭及馬德里五地新設分行。國家開發銀行于2007年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中國銀聯在近30個歐洲國家或地區開通了ATM和POS機業務。

    歐元和歐洲金融市場是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外匯儲備最主要的投資領域之一。按照多元化和分散化原則,外匯儲備投資歐元政府債券,不僅有利於維護歐洲金融穩定和國際金融穩定,也能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從而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的總體安全和保值增值。

    下一步,中歐金融機構可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繼續為雙方貿易和投資提供融資安排;二是根據新的全球金融監管改革框架,努力尋求在業務重組、優化盈利結構、增強資本實力和改善風險分擔機制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積極嘗試金融工具的研發與創新,開發符合中歐市場需求的金融避險工具;四是在對“三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區域開發、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推動産業轉移方面的投融資方面開拓合作空間。

    當前,全球經濟已步出金融危機的最壞時期,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歐洲實體經濟增長仍有堅實基礎。中歐應在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與對話和金融機構合作方面進一步增進合作,共克時艱,實現共贏。

 
 
 相關鏈結
· 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中國將繼續漸進的匯率改革
· 易綱:中國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 國家外匯局局長易綱談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最佳選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