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真學真信真幹 率先科學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1月9日電(記者 田舒斌、李燦、徐機玲)新年伊始,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江蘇省在“十一五”創造了又一個黃金髮展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總體上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標。幹部群眾在實踐中體會到,對科學發展觀,要真學、真信、真幹,誰先認清、堅信這一點,並付諸行動,誰就會搶得發展的先機,引領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羅志軍説,這些年,江蘇把保增長、促發展與調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政府的有效調控與發揮市場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抓當前和促長遠很好地結合起來,把加快經濟發展與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好結合起來。全省不論是行政資源,還是經濟杠桿,都一律向經濟轉型升級、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傾斜,向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傾斜。只要有利於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論有多麼困難,堅持紮實推進,一抓到底。

    羅志軍介紹,為破解科技創新難題,7年前,在不少人正陶醉於江蘇龐大的外向加工型製造業時,省委、省政府就看到了“世界工廠”在技術上受制於人、利潤微薄的弊端,響亮提出從“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轉變,把發展創新型經濟作為繼鄉鎮企業、開放型經濟之後的第三次戰略轉型。2004年,江蘇率先在全國設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迄今省財政已撥款71億元,帶動社會投入800億元,已實施701個重大項目,成功開發3000多個高新技術産品,實現銷售收入2269億元。目前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已佔GDP的2.1%,突破了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之冠。以科技為支撐,5年前毫不起眼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這六大新興産業,去年銷售收入已超過2萬億元,佔全省工業銷售收入的23%,在抗擊金融危機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為了徹底解除糧食安全的後顧之憂,省財政僅近3年投入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資金就達88億元,現在高效農業已佔生産面積1/3,全省已實現糧食連續7年增産,以全國第10位的耕地面積,取得了第4位的糧食産量。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省每年都要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0萬人、職業技術培訓30萬人、創業培訓10萬人。5年來,江蘇農民購買力大幅增加,2010年全省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的銷售額、補貼額均居全國7個試點省份的第一位。“一個沿海工業大省,卻把‘三農’搞得這樣好,是真本事!”許多農業專家和外地參觀者都説。

    發展蘇北,是江蘇的歷史性難題。為了從根本上扭轉蘇北的落後局面,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開了蘇北區域發展座談會,出臺了支持蘇北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並且成立了以省長為組長的蘇北發展協調小組。從那時起,先後召開了7次振興蘇北專題會議,進一步完善“五位一體”挂鉤幫扶體制,即蘇南各市縣、省級機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部省屬大型企業挂鉤幫扶蘇北經濟薄弱縣。實行“四項轉移”的重大舉措,即全省及蘇南産業、財政、科技向蘇北轉移,蘇北勞動力向蘇南轉移,並推行蘇南蘇北共建開發園區。

    “十一五”以來,江蘇省財政支持蘇北的轉移支付及專項資金累計達到1430億元。向蘇北轉移5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多達9854個,總投資6086億元。蘇南開發區採取選派團隊、挂鉤結對等辦法,幫助蘇北建設了27個開發園區。從蘇南經濟發達地區選派了大批幹部到蘇北工作,為蘇北帶去了新的理念、思路和資源。目前蘇北5市黨政正職中有9名來自蘇南和省級機關。2010年,蘇北5市GDP均超千億元,財政收入均超200億元。已有6個蘇北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

    為破解環境污染的難題,江蘇把治理太湖水污染確定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太湖藍藻水危機暴發3年以來,全省為治理這座50億立方米庫容的“母親湖”,已累計投入資金500多億元。配套建設的污水管網長度已超過1.1萬公里,足以圍著405公里的岸線將太湖環繞27圈。太湖通往長江的望虞河,由時任省長的羅志軍親自擔任“河長”,而且沿河的無錫市長、江陰市長、錫山區長、惠山區委書記、無錫新區主任、常熟市副市長、張家港市委書記也都任“區域河長”,還在相關縣區設了“斷面長”和“片長”。近3年,太湖沒有再大規模地暴發藍藻。水質明顯地從中度污染偏向了輕度污染,各項污染指標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拐點。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強大力度和有效方法,在全省生態建設中産生了顯著的示範效應。

    羅志軍欣慰地説,5年之間,江蘇綜合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全省經濟總量年均增長13%,去年已達4萬億元,人均7700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9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80元,分別比5年前增長了89%和71%,為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省份之一;進出口總額超過4500億美元,其中出口2500美元,已超過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最高水平。全省已有28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其中7個位居前10強。近年已建成6個國家生態市,19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分別佔全國的1/2和1/4。更令人欣喜的是,歷史上長期落後的蘇北、蘇中地區發展速度近年超過蘇南,去年經濟份額已佔全省42.3%,提高了1.5個百分點,開始出現南北差距趨於縮小的歷史性變化。江蘇人民多年期盼的南、中、北三大區域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羅志軍認為,科學發展觀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已經成為巨大的驅動力。在它的指引下,江蘇省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將“創新驅動”列為今後統領全省工作的第一大戰略,與科教與人才強省、城鄉發展一體化、經濟國際化、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並列為六大發展戰略。

    羅志軍説,把創新驅動提升到戰略層面,並作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這是省委省政府制定“十二五”規劃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關鍵的是要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解決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要靠理念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

    羅志軍表示,江蘇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加速期、科技創新的活躍期,契合併順應了國內外發展大勢,具備“十二五”在大調整大變革中搶佔先機、堅持“兩個率先”,在新起點上開創江蘇科學發展新局面的有利條件。

 
 
 相關鏈結
· 陳雷與羅志軍李學勇共商江蘇水利改革發展大計
· 羅志軍強調:把群眾放在心坎上 做人民的好公僕
· 羅志軍任江蘇省委書記 李鴻忠任湖北省委書記
· 羅志軍強調著力增強內生動力 推動蘇北跨越發展
· 羅志軍:提升港口功能 發揮沿海開發龍頭帶動作用
· 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會見江蘇省省長羅志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