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市“三社”聯動促進少數民族群眾融入城市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月14日電(記者 張建松、楊金志)“我還記得剛來上海的情景,悶熱的空氣、擁擠的人群、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眼前的一切都與家鄉完全不一樣,既有對陌生城市的緊張,也有對新生活的憧憬。”來自新疆的伊力亞爾·艾力説。

    作為上海海事大學的一名學生,伊力亞爾·艾力很快就發現自己的緊張是多餘的。學校的學習環境很好,同學們對他都很友好。最令他感到高興的是,開學後不久他就獲得了上海市少數民族聯合會提供的“吳明福助學金”,再也不用為在上海的學習和生活經濟問題發愁了。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來滬的少數民族人口已達13.7萬人。為了促進他們早日融入城市,上海以社區、社團、社工為切入點,努力構築城市民族工作社會化格局,取得明顯成效。

    民族團結的基礎在社區。為了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上海近年來積極發揮社區“貼近群眾、了解民情、洞悉民意”的優勢,搭建來滬少數民族人員服務與管理平臺。

    青海省回族小夥子韓福才來滬打工不久不幸被出租車撞倒受傷,出租車公司起先只同意賠償2至3萬元。在調解未果的情況下,韓福才想起自己居住的長寧區華陽社區曾發給他一張少數民族聯絡卡,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撥通了卡片上的熱線電話。

    少數民族法律援助窗口的王元律師接下了他的案子,多次指導他通過法律程序維權。後經法院判決,出租車公司一次性賠償韓福才各類費用人民幣9.3萬元。韓福才拿到賠償款,滿懷感激地説:“沒有王律師,我就得不到這麼滿意的賠償;沒有華陽社區,我也不可能有機會認識王律師。”

    華陽社區黨工委副書記朱蘇靈介紹説,社區在2007年5月就成立了來滬少數民族聯絡站,經常調查走訪來滬少數民族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工作;社區還設立了民族服務窗口,為來滬少數民族提供辦理暫住證,解答交通、飲食、務工等方面的問題;黨員服務中心則設置了法律援助專窗,由少數民族律師坐堂服務;24小時開通的少數民族服務和維權熱線,做到了問題有人發現、憂愁有人關心、困難有人幫助。

    目前,上海市少數民族聯合會擁有團體會員單位49個,形成了市、區縣、社區和居民區的四級網絡。各級組織及時吸收來滬人員中有影響力、有公信力、有管理能力的代表人士作為骨幹,加強來滬少數民族人員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上海市少數民族聯合會會長火恩傑十分自豪地説:“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是深受信賴的調解員,是上海少數民族群眾的‘娘家人’。”

    為改變基層民族工作力量相對薄弱的狀況,上海還在一些社區發展民族社工。浦東新區三林鎮東明村住著60多位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群眾,為了增加他們對上海的歸屬感,浦東新區社區共融項目組派遣了兩名大學生社工,在東明村開展了“您好!維吾爾”系列服務項目,他倆真心真情與專業細緻規範的工作,深受維吾爾族群眾歡迎。

    許多來滬少數民族群眾對上海充滿了熱愛。世博會期間,來自32個少數民族的2375名少數民族同胞組成了上海市少數民族志願者服務隊,不論颳風下雨、驕陽酷暑,每天巡視在上海的各個社區街鎮,宣傳民族政策、協調民族關係、監督清真食品,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相關鏈結
· 上海通過制度創新打響一場保障房建設攻堅戰
· 上海:工傷人員住院可享受伙食補貼等待遇
· 上海多渠道籌措的各類公共租賃房超700萬平方米
· 鐵路上海站為廣大旅客購票支招
· 上海將擴大中職免費教育範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