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 齊中熙)黨的十六大以來,鐵路系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快速擴充運輸能力、快速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為主線,全面深入推進和諧鐵路建設。
“十一五”期間,面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嚴重洪澇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嚴峻挑戰,全路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職工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鐵路發展由此實現了歷史性的巨大跨越,昂首走在了世界鐵路發展的前列。
發達完善鐵路網建設取得重大成果
鐵路系統緊緊抓住黃金機遇期,加快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有序高效推進大規模鐵路建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央把鐵路建設作為擴內需、保增長的重點。鐵路部門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建設規模,掀起了鐵路建設新高潮。
“十一五”期間,全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98萬億元,是“十五”投資的6.3倍;新線投産1.47萬公里,是“十五”的2倍;復線投産1.12萬公里、電氣化投産2.13萬公里,分別為“十五”的3.1倍和3.9倍。全路復線率、電氣化率分別達到41%、46%。
高速鐵路建設取得突出成就。我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已達8358公里,全國鐵路每天開行動車組列車近1200列,還有一大批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之中。
其中,全長1318公里、列車最高運營時速可達380公里的京滬高鐵完成全線鋪軌。2010年12月3日,“和諧號”CRH380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列車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段,創造了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運營鐵路試驗最高速。
時速350公里的京津、武廣、鄭西、滬寧、滬杭高鐵,時速250公里的石家莊-太原、濟南-青島、合肥-南京、合肥-武漢、寧波-台州-溫州、溫州-福州、福州-廈門、南昌-九江等高鐵相繼開通運營,投入運營的新建高鐵達到5149公里。京滬、哈大、京石、石武等高鐵正在加快建設,在建高鐵1.7萬公里。
區際幹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太原-中衛(銀川)、臨策鐵路臨河-額濟納段、重慶-懷化、永州-茂名、銅陵-九江、宜昌-萬州、包頭-西安等區際幹線建成投産,蘭州-烏魯木齊、昆明-南寧、南寧-廣州、蘭州-重慶、張家口-唐山、山西中南部鐵路等項目進展順利,在建里程1.4萬公里。
技術裝備現代化實現重大跨越
“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鐵路自主創新之路,在高速鐵路、機車車輛裝備、高原鐵路、既有線提速、重載運輸等許多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打造出響亮的中國品牌。
高速鐵路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通過京津、武廣、鄭西、滬寧、滬杭、京滬等高鐵的建設和運營,在工程建造、高速列車、列車控制、客站建設、系統集成、運營管理等領域全面掌握核心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成套高鐵技術體系。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鐵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機車車輛技術領先世界。在掌握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成功搭建了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技術平臺,研製成功時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車。系統掌握了大功率電力、內燃機車核心技術,成功研製出6軸7200千瓦和9600千瓦大功率電力機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功率機車産品系列。
高原鐵路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鐵路建設和運營,在解決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創造了一流的運營業績。青藏鐵路通車運營以來,累計完成客運量1426萬人次、貨運量12288萬噸,有力地促進了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
既有線提速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通過2007年實施的第六次大面積提速,全面掌握了既有線時速200-250公里線路的設計、施工、養護和牽引供電、通信信號、運營管理等成套技術。
重載運輸創造世界奇跡。大秦鐵路作為我國重載鐵路技術創新的成功典範,運量逐年大幅度增長,2010年超過4億噸。
鐵路運輸保障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十一五”期間,鐵路系統堅持深化內涵擴大再生産,統籌用好新增和既有資源,優化客貨運輸産品結構,創新運輸組織,開拓運輸市場,實現了客貨運量的大幅增長。中國鐵路以佔世界鐵路6%的營業里程,完成了世界鐵路25%的工作量,創造了旅客週轉量、貨物發送量、換算週轉量、運輸密度四個世界第一,運輸效率為世界之最。
“十一五”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72.8億人次,比“十五”增長35.9%;貨物發送量完成162.4億噸,比“十五”增長42.9%;總換算週轉量完成16.2萬億噸公里,比“十五”增長42.2%。
鐵路部門堅持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確保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運輸,多次圓滿完成電煤、糧食、棉花、救災等物資的集中搶運任務,把90%以上的運力用於煤炭、糧食、冶煉、農用物資等重點物資運輸,全力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全社會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鋼鐵及冶煉物資是由鐵路運輸的。
“十一五”期間,鐵路部門因承擔學生運輸、“三農”物資運費減免和支付鐵路公檢法機關費用等為國家貢獻資金2060億元;對西北、東北等虧損鐵路轉移支付補貼985億元;向國家上繳稅金989億元;將佔用鐵路貨運價格空間收取的鐵路建設基金、折舊資金共5381億元用於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上述資金合計達到9415億元。
中國鐵路走向世界
近幾年,中國鐵路尤其是在高速鐵路取得了巨大成就,許多國家將發展高鐵的目光鎖定在中國。兩年來,有100多個國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團考察中國高速鐵路,對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不少國家與中國鐵路簽訂了雙邊合作文件。
一些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鐵道部成立了中美、中加、中俄、中巴、中南、中老、中泰、中柬、中緬、中伊、中土、中委、中吉烏、中波、中印及中國與中東國家等境外合作項目協調組,組織國內有關企業開拓境外鐵路工程承包和裝備出口市場,取得重要成果。通過加強口岸運輸組織,發展國際鐵路聯運,“十一五”鐵路口岸運量比“十五”增長了68.2%。
目前,中國鐵路相關企業在境外承攬的鐵路項目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同金額達260億美元。鐵路技術裝備已出口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30多個國家。
今年我國高速鐵路初步成網 確保安全成首要任務
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逐漸壓縮了人們的旅行時間,但飛馳的高鐵是否安全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鐵道部部長劉志軍4日在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上強調,2011年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運輸安全持續穩定,特別是以高鐵安全為重點,大力解決安全生産突出問題,深化安全基礎設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詳細閱讀
2010年12月30日,長吉城際鐵路動車組停靠在吉林站。新華社記者 王昊飛 攝
這是武(漢)鹹(寧)城際鐵路跨武廣高鐵特大橋施工現場,施工現場下方為正在運行的武廣高鐵線(12月6日攝)。目前,武漢至孝感、黃石、咸寧和黃岡共4條城際鐵路正在加緊建設中,4條城際鐵路等級全部為客運專線,列車設計運行時速為200公里以上。工程完工後,武漢與周邊城市可形成“半小時城市圈”。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劉志軍:開拓進取 優質高效推進大規模鐵路建設
2011年1月7日至8日,全國鐵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致信會議,希望鐵路建設系統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優質高效地推進大規模鐵路建設,力爭早日建成發達完善的鐵路網,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