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 王立彬)中國地質調查局發佈的地質調查成果顯示,從傳統的石油、天然氣到非常規的清潔能源可燃冰,我國南海海域的能源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中國地質調查局20日發佈的調查成果顯示,在歷時12年取得的油氣基礎地質調查6項突破中,南海海域就佔了其中兩項重大突破。首先,通過長排列大容量震源地震採集技術攻關,我國首次獲取了海底深部高質量地震反射資料,在初步圈定38個海域含油氣盆地,最突出的就是在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首次發現巨厚的中生界沉積地層。南海北部陸坡油氣新區調查成果顯示出的良好勘探遠景,業已吸引了石油公司投資開發決策。在20日下午舉行的儀式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三大石油公司以及中聯煤層氣公司等移交油氣基礎地質調查成果資料。
南海處於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澳板塊三大板塊交匯處,由於複雜的地質作用和演化過程,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眾多沉積盆地,油氣地質條件優越。2002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正式設立《海洋油氣新區調查》項目,南海北部陸坡成為我國開展深水區勘探首選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首次海域鑽探獲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也是在南海海域,從而證實我國海域存在著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據近日通過審查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鑽探成果報告》顯示,在圈定的11個天然氣水合物礦體中,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千米,礦層平均有效厚度約20米,預測儲量約194億立方米。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壓低溫下形成的白色固體燃料,可以被直接點燃。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160立方米—180立方米天然氣,能量密度為煤的10倍,因此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首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