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引黃灌區農民渴盼加強水利“毛細血管”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2月14日專電(記者 張欽、趙倩)農曆春節假期尚未結束,寧夏銀川、吳忠等引黃灌區的農民已忙著耕地備種。記者基層採訪發現,部分農民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充滿期待。他們表示,在加強大型水利建設的同時,還應修繕老化失修的“毛細血管”,有效解決農田水利建設的“最後半公里”問題。

    人勤春來早,雖然年味尚未散去,但在廣袤的寧夏平原上,一些農民已經開著拖拉機開始耕地,一些農戶則舉家出動,平整田地。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的一些農村組織農民平地、修渠,一派忙碌景象。

    在銀川市永寧縣李俊鎮許橋村,23歲的張武修正和母親揮锨平整土地。張武修告訴記者,他家耕地土塊較大,拖拉機無法駛入。他和母親先將土塊打碎,隨即開始耕地。“過年不敢閒著,我抓緊幫著家裏耕地,而後外出打工,家裏準備月底開始播種春小麥”。

    張武修的母親説,今年春耕地的墑情尚好,預計不會因旱難以下種。但她擔心,村裏水渠歷來不暢,今年會造成春季灌溉難。追問原因,她説,村裏的水渠都是土渠,很多地方凹凸不平,有的已經塌了,“春灌開始後恐怕水淌不到地裏”。

    正在耕地的許橋村村民賀金則告訴記者,他駕駛拖拉機進地都不用沿路而入,直接從淤平的水渠處就可以到達他家的地裏。村裏的水渠修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部是土渠。近幾年,年年修,年年塌,今年情況也不樂觀。

    賀金説,前幾年鎮上的大渠管理不到位,導致村裏的農民灌溉難。後來承包到民營企業後,大渠管理跟上了,供水足了,但是村裏的小渠卻老化失修,灌溉時“水淌不進地裏”,降雨時麥地裏又容易積水。

    “要是村裏的土渠能改造成水泥石板渠就好了。”賀金説。

    記者從自治區水利廳了解到,寧夏農田水利設施主要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配套不完善、維護更新投入不足、老化失修等問題,全區有200多萬畝中低産田,迫切需要改善灌排生産條件。自治區水利部門表示,將從2011年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大力推廣渠道防滲、水稻控灌、高效補灌等高效節水灌溉。

 
 
 相關鏈結
· 國家防總要求舉水利系統全行業之力奪取夏糧豐收
· 我國首個水利扶貧試點解決114萬多人飲水安全問題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為水利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 河南:“十二五”期間水利規劃投資將達1497億元
· 我國未來十年水利投入4萬億 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
· 安徽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投入 夯實現代農業根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