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2月21日電(記者 蔡玉高 鄧華寧)改革開放以來,江蘇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和開放型經濟,成功實現了兩次戰略轉型,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面向“十二五”,有著豐富科教資源的江蘇,正以創新驅動作為發展主動力,實現第三次戰略轉型。
“十一五”期間,江蘇大力破解阻礙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難題,GDP年均增長13.5%,2010年突破4萬億元。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區域創新能力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評價中連續2年居全國首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6大新興産業已成長為支柱産業;農業增加值由全國第6位上升到第3位;蘇北經濟增幅連續4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五”開局之年,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經濟增長粗放的狀況尚未完全改變,資源環境約束加強等問題,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將創新驅動戰略作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
在剛剛結束的江蘇兩會上,提交代表委員審議討論的《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上進一步明確,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顯著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使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規劃綱要》對創新驅動的實施路徑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率先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提高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朱克江表示,未來5年,江蘇將著力實施高技術攀登計劃,圍繞優勢産業和前沿性産業領域,集中突破包括海上風電整機、新型光伏電池、物聯網核心器件等在內的100項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核心關鍵技術,推動更多的“江蘇製造”向“江蘇創造”提升。
在抵禦國際金融危機中嶄露頭角的新興産業將會有更加精彩的表現。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江蘇將深入實施新興産業倍增計劃,重點實施300個以上重大産業化項目,培育500個以上重大自主創新産品,發展30條新興産業鏈,培育100傢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的重點企業。到2012年新興産業銷售收入實現倍增,到2015年超過5萬億元,形成一批千億元的科技領軍型企業和産業基地。
大力發展新興産業的同時,江蘇還將通過全面提升主導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産業信息化水平等舉措,構建以創新為核心動力的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
新年伊始,江蘇省即啟動特色産業基地建設計劃,今年打造30個省級特色産業基地,為實現新興産業3年3萬億目標打好基礎。據省經信委統計,今年1月份6大新興産業發展迅猛,預計1月份産值同比增長40%左右。2月初,江蘇省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驗收,至此,江蘇省已有20家重點實驗室成功通過國家驗收。這些實驗室主要分佈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現代農業、新能源與環境等高技術領域。
與科技、經濟計劃同時實施的江蘇“雙創”人才工程,未來5年,將資助1.5萬具有自主創新成果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建設5000個創新團隊。包括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青年人才工程、“三支”隊伍培訓工程、新興産業人才工程等舉措,江蘇的人才資源總量將達到1100萬人。
來自江蘇省政府的消息顯示,該省近期將召開全省科技獎勵大會,大會將比照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相關辦法,對全省科技創新人才和相關項目進行重獎。江蘇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一次全省性工作會議,此舉顯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創新人才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