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張旭東、劉錚、姜琳)一條起伏向上的物價指數曲線,一年來讓人們惦念擔憂,也吸引了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的目光。
穩定物價,擺上了今年政府經濟工作的首要議程。溫家寶總理在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列為今年“十大重點”工作的第一位,用近一頁的篇幅加以闡述和部署,而且明確提出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堅決抑制價格上漲勢頭。
“物價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決定人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高低,物價上漲過快甚至還影響著社會穩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一語道出了物價問題的重要性。
“通脹猛于虎”,通脹向來是經濟運行的大敵。從經濟角度講,物價是市場配置資源最靈敏的信號,如果物價持續快速上漲,成本大幅上升,就會制約投資和消費,造成經濟運行機制紊亂,最終嚴重消減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本輪物價上漲在去年上半年初現端倪,自去年7月份突破3%的警戒線後,CPI一路快跑,11月份攀至5.1%,後雖有小幅回落,但今年1月份再度升至4.9%。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當前,物價上漲較快,通脹預期增強”。
穩定物價,已成為當前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一些關注和研究經濟運行規律的代表委員強調:若調控不當,不僅物價仍在高位運行,經濟增速也可能掉頭向下,形成“物價高企、經濟低迷”的滯脹局面。
穩定物價,更是關係百姓日常生活、影響社會穩定的大事。一桶油、一袋糖、一斤面,反映的是老百姓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去年一些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價格“連級跳”,加大了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壓力。
物價快速上漲,往往是經濟運行的一種週期性現象。並非今天才出現的新情況。上世紀80、90年代,都曾出現兩位數飆升的高物價。2008年初,受豬肉價格等快速上漲拉動,月度CPI一度衝至8.7%,創新世紀以來的最高值。不過,正如一些代表委員指出的,本輪物價上漲與以往相比,有著更為複雜的因素。
一方面,如溫家寶總理在與網友交流時所言,“這次物價上漲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在國際上帶有普遍性。”為應對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相繼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特別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去年出臺了“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過量資金在刺激經濟復蘇的同時,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進一步加大了全球特別是新興國家通脹壓力。作為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大國,輸入性通脹對中國影響尤為明顯。
另一方面,就中國自身而言,連續兩年多貨幣信貸超額投放也一定程度助推物價上漲,一些遊資趁機參與囤積居奇、投機炒作。土地資源制約、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則決定了長期以來農産品價格偏低狀況不可能維持下去;去年以來的乾旱、低溫冰凍等惡劣天氣造成部分農産品減産等,成為物價上漲的動因。
厘清形勢,方能對症下藥。代表委員們表示,當前國際和國內問題關聯,短期和長期原因交織,輸入性和結構性通脹因素並存,物價問題的複雜性註定了此輪防通脹任務的艱巨性。
民之困,國之憂,正是黨和政府最大的關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一場應對物價上漲的“阻擊戰”已經打響: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會議作出防通脹的綜合措施。從“國4條”到“國16條”,從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到數次加息,從發展農業生産到保障市場供應,從搞活流通到打擊炒作……防控通脹“組合拳”頻頻出招。
“從今年1月份4.9%的CPI數據看,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穩定物價的效果開始顯現。”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又著重提出了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大力發展生産、加強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強價格監管和完善補貼制度等穩定物價的五方面措施,針對性很強,我們完全有信心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勢頭。”
“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等舉措旨在從控制貨幣因素角度來穩定物價。不少代表委員認為,隨著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回歸穩健,近期回收市場流動性力度空前加大。這有助於管理好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對高物價形同“釜底抽薪”。
“大力發展生産”等舉措則以保障主要農産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産資料生産和供應來穩定物價。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慶育表示,農産品特別是糧食價格是穩定物價的“定心丸”。一個供應充足的市場將使百姓安心。
“加強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暢通“綠色通道”等舉措通過增強市場調控能力穩定物價。“市場辣椒五六塊一斤,批發也就八九毛錢。田裏農民沒得到什麼好處,城市百姓多付出了很多錢,問題出在中間環節。防通脹重視中間環節很重要!”浙江維科精華家紡有限公司質監員楊曉霞代表説。
“加強價格監管”等舉措側重遏制不法行為,從維護市場秩序角度來穩定物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一些遊資投機炒作,對此要加強管理,嚴厲打擊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意義不僅是穩定價格,更著眼于穩定預期。
“完善補貼制度”等舉措在於保障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從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的角度應對物價上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這是當前保障低收入群眾生活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措施。招數實,暖人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沁新如此評點。
除上述各項舉措,誠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述和眾多代表委員所言,當前穩定物價還有諸多“過硬”理由:糧食庫存充裕,外匯儲備雄厚,阻擊通脹“彈藥”充足;主要工業品總體供大於求的格局沒有改變,部分行業甚至還存在産能過剩,穩定物價的“基礎”雄厚;貨幣工具運用仍有一定空間,有足夠財力補助低收入群體,省長“米袋子”、市長“菜籃子”工程正迅速落實等等。
關於全年總體形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書記李宏鳴等認為,“雖然物價壓力顯而易見,但在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之下,今年不會出現惡性通脹,總體可控。”代表委員中的一些經濟專家預測:今年物價走勢很可能會呈現“前高後低”局面,考慮到翹尾因素和政策效應顯現,下半年物價同比漲幅可能有所回落。
頭等大事,尤需謹慎以待。受近來中東北非局勢影響,國際油價持續飆升,引發物價上漲的不確定因素之多,可見一斑。雖然形勢複雜,但應有足夠信心;雖然有所準備,卻不可掉以輕心。對當前物價形勢,既不悲觀,也不盲目樂觀;既充分認識調控物價的複雜性,也看到穩定物價的有利條件。這是代表委員的普遍共識。
頭等大事,不容懈怠。調控物價牽一髮而動全身,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去的背景下,怎樣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通脹三者的關係,是檢驗政府駕馭宏觀調控能力的一道重大考題,需要凝聚力量和智慧的基礎上,堅定不移把黨和政府部署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這也是確保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的先決條件和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