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資委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回應代表委員關注焦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國有企業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如此強烈的關注,更承受著老百姓複雜的希冀。“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將“擴大國有資本收益上交範圍,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新增部分主要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

    增加國有資本收益用於民生支出,合乎國企發展實情,順乎民眾熱切企盼。國企紅利蛋糕如何切分,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官員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就此進行了回應。

    利潤賬如何算?

    相關背景:2010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1131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5621億元。2010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其中資源類企業的收取比例由10%提高到15%,一般競爭類企業的收取比例由5%提高到10%,軍工科研類企業收取比例維持5%不變。據國資委測算,今年央企上交國有資本收益預計約645億元。

    【關切】全國政協委員韓興旺:現在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央企業真是財大氣粗,一家企業年利潤動輒上千億元,而央企一年的分紅共幾百億元,這與他們的盈利能力是否匹配?作為全民企業,利潤該讓全民更多分享。

    【回應】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利潤總額是反映央企經營狀況的一個數據,但不是企業就能拿到這麼多真金白銀,央企集團公司可支配利潤僅佔利潤總額的四分之一。

    以2010年為例,央企實現利潤總額扣除25%的所得稅後凈利潤為8490億元。由於多數央企的主業資産或主要子公司實現了股權多元化,少數股東權益又扣去25%左右,所以央企上交國有資本收益的基數是5621億元。按法律規定,企業還需要提取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等共約2800億元,所以母公司可支配利潤實際只有2800億元左右,但所有國有資本收益都是從這裡面提取的。

    企業留存的收益主要用於央企的改革發展,實際上這些錢遠遠不夠,還要依靠銀行借款和資本市場融資。目前半數以上央企平均資産負債率超過65%,國有資本金投入明顯不足;改革重組、解決歷史負擔、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這些都需要用錢。

    部分紅利“體內循環”是否合理?

    相關背景:截至2010年底,央企累計上交國有資本收益1686億元,主要用於央企改革重組,支持央企自主創新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央企災後重建支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將把國有資本收益“新增部分主要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

    【關切】全國人大代表曹家福:當前央企上交紅利大都用於央企內部調劑,屬於“體內循環”,而不是直接回饋社會。這些年央企利潤倍增,應更多地用於民生投入。

    【回應】彭華崗:央企回饋社會,除了上交稅收,國有股轉持社保也是重要體現。從2002年至2010年,央企上交稅金從2914.8億元增加到14058億元,超過全國稅收的六分之一;截至2009年底,已有1561.26億元國有股權轉讓給社保基金,佔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1%,這其中有589億元是央企轉讓的。此外,央企在節能減排、抗震救災、保障國家重要活動、扶持老少邊窮地區等方面,也在回饋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陸啟洲:央企是國家的“牛”,是要讓它當“奶牛”還是“耕牛”?討論央企上繳紅利多少比例合適,首先要考慮央企在國家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是只要擠奶還是要繼續耕田收穫?若是想擴大再發展,就應該留下一定的資金支持企業發展。

    繳稅比例和範圍如何定?

    相關背景:2007年9月,我國正式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但是當年財政部、國資委定下的試行範圍,並不包括金融企業和鐵路、交通、教育等部門所屬企業。2010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決定,從今年起,將5個中央部門(單位)和2個企業集團所屬共1631戶企業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再次明確“擴大國有資本收益上交範圍”。

    【關切】全國人大代表崔富華:世界500強前列中有那麼多國有企業身影,但為何有的沒有上交紅利?一些國有金融企業的“大塊頭”和地方大國企是否該納入上交範圍?這部分新增紅利的總量可能非常可觀,民眾也將直接受惠。

    【回應】彭華崗:“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了擴大國有資本收益上交範圍和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交比例的方向。逐步提高上交比例也符合當前企業發展實際,但如何兼顧行業、企業間的發展水平差異,避免“殺雞取卵”,還需找到平衡點。如果按照此前有人提出的50%的比例計算,央企每年上交的紅利將相當於母公司當年所得的近90%;如果考慮到央企必須承擔的非上市留存資産政策性虧損等支出,央企所屬上市子公司每年的分紅比例就必須超過90%,這顯然不符合實際。

    全國政協委員、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曹光佑:若上交比例提高太快或者太高,無異於“殺雞取卵”。國有企業情況千差萬別,有“大塊頭”也有“小蘿蔔頭”,即使在同一行業裏也不能“一刀切”。

    陸啟洲:還要明確國企上交紅利的用途,是納入國家財政還是專項用於民生,要有一套制度予以明確和保障。(記者 何宗渝、侯大偉、鄭曉奕、馬勇)

 
 
 相關鏈結
· 來自雲南農村基層的人大代表李樹仙談兩會心聲
· 天津召開全國“兩會”期間安全生産工作專題會議
· 兩會代表委員求解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三大難題
· 兩會代表委員三問保障性住房建設“大提速”
· 兩會特稿:“十一五”三項未完成指標發出的信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