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綜述:在創新社會管理中開創和諧穩定發展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宋振遠、張宗堂、舒靜、程士華)繼黨中央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對此進行了全面部署。“十二五”規劃綱要設立專篇,提出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政府工作報告則將社會管理列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

    代表委員表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一個重大課題,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倍加珍惜安定團結、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意義重大。

    事關和諧穩定發展大局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目前,我國社會管理與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總體上是適應的,但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還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解決不好,就會影響甚至干擾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首先要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國之命,在人心。”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代表説,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求我們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大眾”與“小眾”的利益協調,是社會發展的常態。社會管理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各階層群眾利益衝突的過程。代表委員們指出,在一些社會管理領域,目前正經歷著從“被動式管理”向“主動式服務”、從“單向約束”向“互動管理”的轉變。儘管離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距離,但轉變和改進的趨勢不可逆轉、日益明確。

    “構建和諧社會,政府決不能對群眾訴求渠道屏蔽,更不能對群眾訴求內容漠視。”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代表説,只有各級黨委、政府、團體組織、社會成員共同行動起來,致力於順應人民的新期待,才能做好社會管理這篇大文章。

    關鍵在於轉變方式和職能

    “黨的領導”是社會管理創新的根本保證。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必須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社會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

    “黨的領導是大方向,絕對不可以動搖。當然創新社會管理不是以黨代政。”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葉小文委員表示,創新社會管理,歸根結底要按照社會建設和政府運作規律來辦事。因此,“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各級政府是社會管理的責任主體。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城鄉社區為載體,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整合人口、就業、社保、民政、衛生、文化等社會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

    創新社會管理,要切實轉變理念,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政府管理和治理的本意不是控制,而是服務。”濟南市市長張建國代表説,“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代表委員指出,這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政府的公共服務不到位,社會管理職能也很難到位。

    南京市政協主席繆合林委員指出,“花錢買平安,命令保太平”“不出事是本事,能擺平是水平”,這種落後的管理理念,嚴重阻礙了社會管理的建設和創新。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重華委員説,轉變政府職能,重在變全能管理為公共管理,變直接管理為間接管理,杜絕行政不作為、行政尋租等不正之風。

    考核評估和責任追究是保證政策落實的有力手段。代表委員們指出,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和諧發展來考核幹部,把績效評估與行政問責緊密結合。

    重在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發揮其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

    據民政部副部長姜力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我國社會組織的數量約為44萬個,其中社會團體24.3萬個,民辦非企業單位19.5萬個,基金會2600多個。目前,社會組織還存在著發育不足、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社會公信力和服務社會能力不強等問題。

    “在社會管理格局的體系建設中,目前一個較大問題是缺少社會協同。”清華大學教授王名委員説,增強社會協同的關鍵,在於發揮社會組織作為社會協同主體,在社會管理、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社會管理也要求走向多元化。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張穹委員認為,針對新形勢,政府應通過“瘦身”放權,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應有作用。為此,湖南大學副校長賴明勇委員提出,應鼓勵新型社會組織的發展,鼓勵熱心公共事業的人自發成立小型民間社區等。

    據姜力介紹,未來5年,將加快建立扶持社會組織的政策體系。一是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將一些微觀層面、社會服務性質的工作和服務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二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三是對社會組織的人才進行培養。此外,還要推動完善稅收優惠政策。

    當然,為確保社會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管理監督也需要強化。繆合林委員指出,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可以有序敞開“大門”、規範準入“門檻”,通過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的年檢、評估、信息公開等制度,促進其更好更快發展。

    根本在於尊重民意維護民利

    “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代表委員們指出,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社會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陜西佳鑫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委員表示,社會的微觀基礎在於人,政府需要把握好社會管理和人民的關係。凡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政策調整,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充分考慮群眾承受能力。

    “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長效機制。”江蘇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宋林飛委員説,“表達權”作為公民民主權利之一,已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但一些地方在遇到社會矛盾時仍習慣被動應對。

    消除人民怨氣,實現人民願望,必須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為此,呂建中委員認為,“十二五”時期,要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轉向對話、協商、溝通、協調等社會管理方式,拓寬群眾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

    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適應公共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推動建立主動防控與應急處置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公共安全體系。

    針對近年來食品藥品安全水平雖有明顯提高但仍不容樂觀的形勢,中國疾控中心教授李蓉委員認為,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和綜合協調機制刻不容緩。

    河南省商丘市委書記王保存代表則表示,“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6%,工礦商貿就業人員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6%。實現這一目標,急需規範發展安全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安全技術援助和服務。

    “提高政府危機公關能力,增強政府的公信力,讓老百姓滿意和信任,社會就會更加和諧與安寧。”宋林飛委員強調。

    代表委員們還認為,創新社會管理,不僅需要“疏導”和“調解”,更需要從根本上完善保障體系,維護社會公平底線。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民生優先,完善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代表委員們表示相信,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隨著各方協同的社會管理體制日趨完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鏈結
· 外國專家、海外華僑華人積極評價中國兩會成果
· 國家郵政局舉行全體幹部大會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 交通運輸部召開部務擴大會議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 兩會綜述:新的起點上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 2011年全國兩會述評:鑄就社會主義法治新豐碑
· 港澳輿論:兩會帶來信心 “十二五”帶來新機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