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3月26日電(記者李勁峰、王橙澄)貧困人口較多的貴州省在“十一五”期間解決了270多萬人的貧困問題之後,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目前全省上下正集中力量實施扶貧脫貧攻堅、就業和創業、勞動力素質提升、基礎設施向下延伸等“十大民生工程”,全力以赴補足“民生短腿”。
在貴州省委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的有關會議上,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説,貴州省最核心的民生是收入,最突出的民生是脫貧,最根本的民生是就業。“十二五”期間,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更加突出各項民生指標,深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制定專門的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用倒逼機制推動經濟發展提升質量和效益。
由於貴州省地形地貌複雜,地方財力十分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民生方面歷史欠賬較多。截至目前,全省還有5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934個貧困鄉、505萬農村貧困人口。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長李月成説,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二五”時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年收入年均增長超過7%。通過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抓好職業教育,就能幫助大部分農民掌握一門技術,走出大山進入城鎮,謀得一份穩定的收入,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李月成説,“十二五”時期黔南州計劃轉移100萬名勞動力,平均每戶人家轉移1個勞動力,“通過提升勞動力素質,集中打造勞務品牌,只要每人外出打工一年賺1萬元,全家就基本能脫貧了”。
貴州省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隔山望得見、會面走一天”,交通閉塞是貴州相當部分農村地區群眾貧困的重要原因。實施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向下延伸工程”,將讓貧困群眾加強與外部聯絡,使更多農産品變為商品,拓寬農民增收門路。
畢節地區大方縣瓢井鎮平塘村村民已經切身感受到交通條件改善帶來的好處。平塘村格裏河谷地勢海拔較高,種植的酥李香脆、含糖高。但格裏河谷離集鎮長期不通公路,運輸只能靠人背馬馱,一斤酥李價格只有3角,大量李子都用來喂豬,或爛在地裏。平塘村支書向啟賢説:“近兩年路修好後,不少外地客商直接進村拉貨,每斤李子能賣到2元錢。”酥李行情看好,提高了村民種植李樹的積極性,全村新增李樹面積超過1000畝。
按照規劃,到2012年,貴州將實現100%的鄉鎮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村公路,建設通村油路4萬公里,力爭“十二五”末實現7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基礎設施向下延伸工程將讓更多的農民像平塘村村民一樣踏入致富“快車道”。
“只有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貧困群眾的生活面貌,才能為撬動內需市場提供動力。”貴州省發改委主任劉遠坤説,通過實施“十大民生工程”,貴州就是要以“共享式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
“未來十年,貴州要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栗戰書説,貴州要確保到2020年全部解決505萬人的貧困問題,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