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秸稈成了“香餑餑”——“內蒙古糧倉”春耕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5日電(丁銘、鄧華、白巧雲)曾長期被視為廢物的玉米秸稈,如今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成了“香餑餑”。

    科爾沁區處於世界黃金玉米生産帶,玉米種植面積達130萬畝,每年産生的各類農作物秸稈達200多萬噸。近年來,科爾沁區變廢為寶,使全區近60%的秸稈得到了綜合利用。

    科爾沁區豐田鎮建新村的460戶農民在2007年就用上了秸稈燃氣。農民王琢告訴記者,過去做飯取暖主要是燒柴禾和用煤,每年需要花1000多元;而現在用燃氣每年只需花250元。不但節省了開銷,還落了個乾淨省事。

    建新村黨支部書記肖茂豐介紹,村裏的燃氣站是內蒙古首家秸稈氣化燃氣站,是當地科技局的試點項目,能“吃掉”全村五分之二的秸稈,可穩定地為500戶村民提供20年的高效燃氣。這個燃氣站每天只需要兩個工作人員,將一定數量的秸稈倒入氣化爐中,秸稈燃氣就會通過管道輸送到全村,實現“兩人燒火,全村做飯”。

    秸稈不但能加工燃氣,還能發電。在科爾沁工業園區,有一家國能通遼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採用丹麥木質燃料鍋爐技術,主要利用玉米秸稈、玉米芯等可再生資源進行發電,是高科技、環保型、清潔能源項目。自2007年底建成投産以來,這個公司已“吞下”32萬噸秸稈,累計發電2.25億千瓦時。

    公司經理鬱永軍説,我們公司一年收購13萬噸秸稈用於燃燒發電,相當於節省了42000噸標準煤,按照一噸220元的收購價計算,一年可為周邊農民增收2860萬元。

    發展秸稈養畜,實現秸稈“過腹”變奶肉、變農肥,是科爾沁區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的又一項舉措。此舉不僅促進了秸稈增值,還降低了飼養成本,實現了農民增收。科爾沁區農牧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區40%以上的秸稈被轉化為飼料“過腹”變奶肉、變農肥,年産牛奶22萬噸,出欄育肥牛達21萬頭。

    除上述利用項目外,大量的秸稈則用於還田。據科爾沁區余糧堡鎮日新農機合作社社長楊友仁介紹,每年收割時,在收割機上挂個秸稈粉碎機,在收割玉米的同時秸稈都被切成小段,均勻地拋撒在地裏,收割與秸稈還田就一步到位了,還不用加錢。

    “合作社的農機跑遍了周邊的村鎮,農家人都認這個,秸稈還田的土地一看就能看出來,土質不一樣,玉米長的也高。據了解,採用秸稈還田不僅改善土壤,提高上米率,種出來的米口感還特別好。一畝可增産100至150斤。”楊友仁説。

 
 
 相關鏈結
· 內蒙古春耕見聞:"黃金玉米帶"長出"玉米經濟樹"
· 江西省要求做好早稻栽插和田間管理 抗旱保春耕
· 高原春耕
· 湖北全力確保重點化工企業有序用電支持春耕夏種
· 回良玉:搶抓農時做好春耕春管春播 奪取農業豐收
· 吉林省委省政府召開春耕生産和春季農業工作會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