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1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葉建平 劉敏 吳曉穎)五月,陽光溫暖明亮,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花香。
汶川、北川、青川……三年了,再次走進那片曾經飽受磨難的大地,一種震撼深深撞擊著我們的心。
三年前,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生離死別……今天,見到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新城,見到小區裏安詳漫步的老人,見到學校中嘻戲打鬧的孩子……溫暖,油然而生。
這是人間的奇跡。是誰創造了這一切?除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大愛,還有他們,那勇戰天災、重建家園的父老鄉親!
殘缺的身軀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今年清明節,劉剛均終於去看望逝去的孩子了。雖然孩子的墓在離漢旺新城不遠的山上,但這卻是他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劉剛均嘆了口氣:“今天,我要告訴他,‘兒子,我又站起來了’!”
在綿竹市漢旺鎮新城的一間超市裏,我們見到了這位在地震中“斷腿求生”的男子,大大的眼睛,花白的頭髮,右腿裝著假肢。
地震發生時,劉剛均正乘坐汽車從漢旺回天池,右腿被山上滾落的巨石壓了30多個小時。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他讓人用鋼釬、水果刀砸斷了自己的腿,活了下來。
那是萬箭穿心般的疼痛。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劉剛均眉頭不由地一緊。“口裏塞著毛巾,大牙全都碎了,現在吃東西還不好使呢!”
我們問他:是什麼讓你走出了“鬼門關”?是他對孩子的牽掛。
震後,劉剛均被送往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接受治療。也正是在那個時刻,一個人生轉捩點出現了--他因“斷腿求生”的堅強感動了社會,被推選為重慶市奧運火炬手。
“那天,我坐在輪椅上‘跑’了50米。周圍滿是群眾的吶喊。”
劉剛均回家了。他讓老婆把和兒子有關的東西都收了起來。然而,每當電視裏出現抗震救災的畫面,每當有中學生從板房前走過,他總會忍不住流淚。
頹廢消沉、無所事事……火炬手的光輝在平淡中消退,而青紅社工服務工作站,一個志願者組織的出現,卻再一次點燃了劉剛均生活的希望。
悲傷一點點褪去,信心一天天增長。2009年9月,一家名叫“夢想起飛”的小店開張了。那是劉剛均和另外兩名殘疾人共同創辦的。忙碌的日子讓他們過得充實而開心。
小店名字有一段小插曲:一天中午,劉剛均他們坐在店門前數“夢想起飛”四個字有多少筆畫。突然,他們發現,“夢”字下面竟少了一點。劉剛均咧嘴一笑,“我們三個都斷了一條腿,不是都少那麼一點嘛!”
一個朋友不解地問他,“你是個殘廢人,幹嘛把自己弄得那麼辛苦?”劉剛均當場跟他翻臉,“我殘,但我不廢!”
劉剛均一次次從絕望中站了起來。如今,他擔任起青紅社工服務工作站的常務副秘書長,從一個接受幫助的人變成幫助別人的人。這幾天,他正在為開小酒廠的殘疾人楊萬明想辦法籌資收購原料糧。
在地震災區,有著7000多名因災致殘的父老鄉親。他們殘缺的身體的背後,迸發出了令天地動容的力量。
堅強的臂膀支撐起不垮的藍天
是他嗎?在北川縣招商局的一間辦公室裏,一名中年男子靜靜地翻閱著《物聯網發展現狀調查》。瘦削的臉龐、烏黑的頭髮,鬢角的幾根銀絲,卻不經意間流露出曾經的歲月滄桑。
他是北川縣招商局局長張康奇,地震時的漩坪鄉黨委書記。當年,正是這名中年漢子,忍受著失去8名親人的傷痛,帶領著全鄉數千名父老鄉親安全轉移,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天塌下來有人頂。
張康奇是北川的一名下派幹部,親人都在老縣城。震後,有人勸他:“還是回家看看吧!”
“我不能走!必須把他們安全地帶出去!”面對洪水步步緊逼,用人背、用擔架抬,他帶領著3000多名父老鄉親翻越大山,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消息從收音機傳來--北川夷為平地,7000多人遇難!幹部們愣了,有人放聲大哭。張康奇訓斥道:“要哭,自己找個沒人的角落!”
缺糧少藥,重傷員生命危在旦夕,張康奇冒著余震、滾石,翻山越嶺尋找救援。縣領導聽説他親人都在老縣城,讓他留下,但他婉言拒絕了。“安置點沒有標識,我不去,他們找不到!”
路上,途經老縣城,這名中年漢子突然下跪,朝著廢墟磕了個頭,愧疚的淚水從臉上滑落。
漩坪得救了!但張康奇的8名親人卻永遠離開了他。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夢見過妻子和女兒!可能是工作太忙、人太累了!但有一天中午,我夢見女兒了!模模糊糊的,她只對我説了一句話,爸爸,你不要太傷心了……”
震後,北川的災後恢復重建工作迅速啟動,張康奇臨危受命,調任縣招商局局長。從那時起,他一刻也不敢歇息。會見客商、洽談項目、考察調研……
招商工作,對他來説,有些陌生。為摸清災後北川資源狀況,他走遍了北川的山山水水。有一次,為搞清香泉鄉石材資源量和品位含量,他深入礦山搞調查時摔傷了,小腿腫得和大腿一樣粗。但他堅持走完了礦山,摸清了資源,也為今天的北川石材園區提供了依據。
太陽能産業、電子産業、新能源汽車……如今,北川山東産業園,去年産值就超過了30億,稅收達1個多億,相當於震前整個北川一年的稅收。
採訪結束後,張康奇帶我們去他的新家。在臥室的床頭一旁,擺著一本影集,翻開後裏面全是愛人的照片。那是張康奇冒險爬進廢墟裏掏出來的。每一張照片旁,有一段標注,有的還題了詩。震後,他在努力地回憶,它是在哪拍的,愛人當天的心情如何?
我們明白了,房子少的是女人,是孩子,是家的溫暖!
許多北川幹部震後重組了家庭,但張康奇連別人給他介紹對象,都沒有時間赴約。有一次,別人給介紹好了,可當天上午臨時有個山東省的企業前來考察,沒去成。“別人覺得我沒誠意。或許,再過段時間就會好吧!”
在汶川災區,有許多像張康奇這樣的幹部。他們背負著痛苦與責任,用堅強的臂膀給災區的父老鄉親們,撐起了那片不垮的藍天。
帶著對逝者的愛繼續上路
在高川鄉甘溝村第一眼見到林興聰時,他正從山上幹完活回來。手裏提著柴刀,衣服上滿是泥土,嘴裏噴著熱氣……見狀,妻子李芸香立馬從廚房打了盆水,把他拉到一旁:“快洗洗,一會兒再去換身衣服。這個樣子怎麼見人呀!”
林興聰和李芸香是安縣震後首個重組家庭,雙方在地震中都失去了另一半。他們共同照顧著3個孩子,贍養著5位老人,包括林興聰前妻的父母、李芸香的父母以及她前夫的母親……
那是難以忘卻的兩個畫面:地震奪去了他共同生活了22年的妻子,他冒著飛石把妻子的遺體背下了山,鮮血流遍他的全身,他痛哭失聲;地震奪走了她的丈夫,她不顧別人的勸阻,發瘋似的一次次進山尋找他的遺體,每次都灑淚而歸。
震後,兩顆受傷的心靈漸漸靠在了一起:2008年大年三十,他們領取了結婚證,共同約定:在將來的新家,彼此還可以將逝去愛人的照片放在床頭,永遠為他們留一個位置……
中午,我們一邊吃著飯,一邊和林興聰夫婦擺起了“龍門陣”。李芸香很靦腆,不愛説話,每次詢問,總把“老林”推在前頭。談及兩人相識的過程,林興聰臉“刷”地紅了。
有一天,林興聰在安置點發放煤氣罐,李芸香不在,林興聰主動簽字幫忙領了回來。村民開玩笑説:“林興聰,你對李芸香有想法吧,你們倆正好配一對哦!”
就是這樣的一句玩笑話,成就了這段姻緣。
有了這第一次,兩個人的接觸多了起來,漸漸發現彼此正是自己想要找的人。林興聰説:“以前雖然沒和她打過交道,但畢竟是一個村的,多少知道一些口碑。她對原來的丈夫、婆婆都很好。看著她讓我想起了前妻。”
“你以後有啥打算?不過,我比你大十歲,家裏沒有錢。”2008年9月,林興聰向李芸香求婚。
老林很直白,讓李芸香有些不好意思。“我看起的是你的人。以後的日子,我們一起努力。”説完,端起了林興聰的臟衣服走向河邊。
結婚後,林興聰在李芸香家的屋基上,自己設計修建了全木料結構的兩層樓房。在木樓二樓的陽臺上,我們看到了一幅“家和萬事興”,那是李芸香親手繡的。李芸香喜歡繡花,更喜歡養花,新房前滿是綻放的花朵。我們感覺到,她是一個愛美的女人。
“去年我生日,以為老林都不記得了。沒想到,睡覺前,他突然摸出了一對金耳環。”李芸香説,“沒想到,平日老實巴交的他,有時心還挺細呢!”
如今,林興聰計劃在新木樓旁再修一間木屋,辦農家樂。“今年春節,我們把家中的20多畝林地種上了1萬多株樹木,準備再在林地裏種上5畝山野菜。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紅火。”
林興聰和李芸香的小家,讓我們看到了災區千萬家庭震後的悲歡離合。他們背負著對逝者的愛,開始了新的生活。
用溫情托起災區新一輪太陽
齊耳栗色短髮,鴨蛋形臉上總挂著微笑,1歲多的女兒扎著高高朝天辮,黏在她身上不肯下來……在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小學門口第一眼見到鄧麗母女,我們的新被眼前這幅溫暖得令人不敢觸碰的畫面所融化。
紅白鎮,兩山夾峙,在陽光下顯得靜謐而祥和。鄧麗懷領著我們走進她震後的新家。房子擁擠,卻佈置得十分溫馨。電動玩具車、塑料小馬、喜洋洋玩偶……客廳每個角落都塞滿了孩子的東西,電視櫃上擺放著女兒周歲時拍的一張藝術照。
“幺幺跟她姐姐小時候一模一樣。一些朋友來家裏玩,還以為是我大女兒的!”凝視著相片上稚嫩爛漫、笑容燦爛的寶寶,鄧麗眼底泛起一絲淒楚。
她是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親,和其他許多災區母親一樣,在刻骨銘心的喪子悲痛中忍受著煎熬。
她還是紅白中心學校六年級45位學生的“母親”。與在地震中那些平凡而偉大的教師一樣,她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7歲的女兒,而是班上學生的安危。
那是一段痛苦的回憶。
安頓好學生後,鄧麗跌跌撞撞地跑到紅白鎮中心小學。眼前只剩一片廢墟,她拼命用手扒開碎石尋找,大聲呼喊著女兒的名字。沒有回應。直到震後的第四天,鄧麗見到了女兒。一張小照片,那是救援官兵挖出遇難學生屍體後為逝者拍下的。
鄧麗的心碎了,天天以淚洗面。“工作忙,女兒從小到大,我只參加過一次家長會;她剛滿1歲半就被送到了幼兒園……”她常常這樣責備自己。
一個人的時候,她還會在腦海中反復勾勒這樣的畫面:教學樓塌了之後,女兒正往哪跑,怎麼掉下樓,怎麼被埋在廢墟下。復課後,每當讀到一些傷感的文章,她都難掩內心的痛苦。
時間是撫平傷口的良藥。在心理醫生、學校老師的耐心開導下,在丈夫的細心呵護下,鄧麗慢慢走出了那片陰霾。幺幺的到來,更讓這個殘缺的家又燃起了希望。
2008年底,鄧麗懷孕了。她清楚地記得女兒剛出生時的樣子--圓圓的臉,兩個紅臉蛋,像個小天使。
“媽媽,媽媽,你給我畫‘丁老頭’!”一個稚嫩的聲音突然打斷了我們的採訪。鄧麗拿起筆,認真地教著孩子。沒畫上幾筆,孩子便搶過畫筆,自己在板上亂畫。
幺幺很調皮,喜歡亂丟東西。每每看到媽媽嗔怒的表情,她又會調皮地跑開,眼睛瞇成一條縫,嘴巴嘟起,故作鬼臉,哄媽媽開心。
採訪結束時,鄧麗帶著幺幺到小鎮中心的兒童家園,那是孩子平時最愛去的地方。在那裏,我們看到了許多像幺幺一樣大的孩子。滑滑梯,搭積木……鄧麗告訴我們,那些都是震後再生育的孩子。
據四川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截至2011年3月底,已有3761名婦女懷孕,2864個嬰兒健康出生。眾多家庭像鄧麗一樣迎來了新生命,走向新希望。
一輪新生的太陽正冉冉升起,照耀著巴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