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家:中國在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2日   來源:科技日報

    6月10日,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項目指導委員會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李文華當選為主席。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近些年的努力,中國在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領域不論是實際的保護工作,還是理論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看中國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官員跟我説,在這個領域裏,中國是‘老大哥’,國外還處在教他怎麼幹的階段。”

    2005年,全球有五種傳統農耕模式成為第一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試點,其中包括中國浙江青田縣的傳統稻魚共生系統。那時,中國與世界各國一樣在這個領域幾乎都是從零起步。沒有核心,沒有領袖,沒有組織,沒有團隊,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當年,青田縣的一位副縣長拜會國際代表。當他見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荷蘭瓦格寧根大學佛蘭克博士時,問道:“國外是怎樣進行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有些什麼經驗?”佛蘭克攤開雙手:“不知道,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成功的經驗。”

    然而,在6年的時間裏,許多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規劃、模式、相關辦法等不斷從中國産出,相關研究也在世界上獨領風騷。中國也因此而成為擁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試點最多的國家,在16席中佔有4席。

    2006年6月10日,為推動農業文化遺産的保護及研究,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還特別成立了自然與文化遺産研究中心。李文華院士擔任主任。

    李文華説,中國傳統農業中保留下來的歷史經驗都是巧奪天工的,目前也大多是瀕危的。我們所進行的農業文化遺産保護,是保護整個的農耕系統。農耕系統保住了,與之相伴的農業文化、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等就全都保住了。如果一個農耕系統丟失了,那就會丟失一大片。一個系統的丟失比一個生物物種的丟失更可怕。“當然,我們也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保護農耕系統中的合理內核,因為它能存在幾千年,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李文華強調,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世界的。在農業文化遺産保護上,中國做得越好,越會成為世界的經驗。外國人學中國的經驗,不是要某一項農業技術,而是一種理念,一種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對系統和模式的研究應更深入一步。“我們總説中國要走向世界,其實走向世界就是要在每個研究領域把工作做得最好。”(記者 李大慶)

 
 
 相關鏈結
· 我國新增兩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項目試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