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7月9日電(記者 張雅詩)“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訓計劃2011”9日在香港正式啟動,150多名來自兩岸四地的大學生將一同踏上辛亥革命的歷史路徑,通過走訪廣州、武漢、南京和香港,學習辛亥革命的精神,並重點探討其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約50名來自香港院校的學生9日早上匯集香港中文大學,出席了此次培訓計劃的啟動儀式,然後向著行程的第一站廣州進發。計劃的主辦方包括香港商界、教育界,他們均抱著同一期望,就是讓學生從歷史當中了解祖國的發展,從而增加對祖國的認同感。
重溫辛亥革命路徑 開拓學生視野
“我們會從廣州開始,參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大元帥府等,然後坐高鐵到武漢,再前往南京,最後一站是香港,就是中山先生孕育革命思想的地方。”本屆“新紀元”培訓計劃團長、九龍總商會理事長鄭君旋接受記者訪問時説,有別於過往主要安排學生聽課學習,今年的活動以遊學形式進行。
九龍總商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在1998年首次舉辦“新紀元”培訓計劃,一直致力於為兩岸四地的精英大學生提供交流平臺和一系列多元化的培訓,從而促進參與者的個人成長。
適逢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主辦方以“探討辛亥革命對當代中國經濟發展之影響”為主題,在香港、廣州、武漢、南京舉行為期12天的活動,包括講座、學術研討會和參觀等活動形式。
除2003年因非典暴發而停辦,“新紀元”培訓計劃十多年來從未間斷。作為協辦機構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認為,這類活動有助開拓學生眼界,讓他們在成長歷程中得到全面培養。
“中文大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要開拓同學的視野,我們要求他們不單面向香港,還要面向內地、兩岸四地,乃至國際。”中大學生事務處處長梁汝照對記者説,該校不僅看重同學們在課堂上的收穫,也關心他們其他方面是否得到全面發展。
梁汝照表示,“新紀元”培訓計劃正好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尤其今年加入了辛亥革命的元素,學生通過參訪廣州、武漢、南京,可以看到從辛亥革命到現在,這些地方在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等方面的變化。到了最後一站香港,主辦方會安排多名歷史學家主講一系列的講座,啟迪學生們的思維。
深入接觸祖國 培養認同感
除了九龍總商會、中文大學和新紀元精英會,今年“新紀元”培訓計劃多了一個合作夥伴——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該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負責擔任此次活動的榮譽團長。
在推動國民教育上擁有豐富經驗的何志平認為,“新紀元”培訓計劃正好為學生提供機會深入接觸祖國的歷史和發展,從而了解國情。“推動國民教育必須要有步驟,先要讓市民有接觸祖國的管道,接收有關祖國的消息;繼而要認識祖國,留意祖國的事物及國情,建立興趣。”
他表示,一切國民教育最先起源於接觸,因為只有接觸才能有機會認識國情,對祖國産生了解,繼而培養出對國民身份和對自己國家的尊重,這樣才能生出認同感。“沒有接觸,一切都只是空談。”
內容多元化是“新紀元”培訓計劃的特色之一,何志平認為,一系列的講座、學術研討會、文化交流等,為兩岸四地的學生提供了更多個途徑接觸和認識祖國。“國民教育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基礎性工作,看上去不起眼,也沒有轟轟烈烈,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恒。”
據了解,本屆培訓計劃的規模是歷來最大的,參與的院校數目及學生人數為歷年最多,共有155名來自54所高校的學生參與,其中53人來自港澳地區,內地及台灣學子各佔約50人。
要帶領這麼龐大的學生群走訪4個不同的地方,對主辦方來説也是第一次。十多年來,“新紀元”培訓計劃經歷了不少變遷,由最初只有內地與香港的大學生參與,到現在擴展至兩岸四地的院校,培訓基地也不再局限于香港,參與者的足跡已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澳門、台灣等。此計劃至今已培訓超過1700人,他們如今各有成就,不少人更在其所屬單位擔當要職。主辦方每屆均請他們中的代表出席分享聚會,向參與計劃的學員講述成功之道。
作為“新紀元”培訓計劃的主辦單位,九龍總商會的角色主要是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他們十多年來在這項活動上已投放超過1500萬港元。最近兩年,該計劃獲得了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的財政資助。“這代表了特區政府對我們的肯定,使我們更有決心把這計劃辦得更好。”鄭君旋説。
“教育是長期投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不求回報,只希望為社會培養多些人才,相信這對社會安定繁榮會有幫助。”他表示,期望香港商界共同努力,更多舉辦青少年活動,長久下來將有利於整體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