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日報時評:用好“4.85億網民”的寶貴資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21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9日發佈統計報告: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4.85億,2011年年底將超過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

    從1987年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到微博時代的“言論核裂變”;從少數精英的高科技夢想,到1/3國人的生活方式,互聯網在中國的歷史並不長,但網絡的力量已經“虛擬照進現實”,網絡的未來依然“未知遠大於已知”。

    4.85億網民,無疑是“網絡改變世界”的主導力量。因此,他們怎樣發聲,執政者如何看待,于轉型期的中國治理而言,意義格外深遠。

    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的年齡,29歲以下的佔58.1%,39歲以下的佔81.3%;網民的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佔22.2%,初中及以下學歷佔43.8%;網民的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無收入的佔62.9%……對類似數據的分析,顯然不僅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無論如何,網民也是公民。每一個馬甲與ID,都對應著一個真實的人;每一位網民,都生活在你我身邊。他們的聲音或許理性或許偏激、見識或許高明或許樸素,但這就是現實。網民關注的事件,發端于現實生活;網民評判的標準,源於既有的法律道德;網民表達的訴求,至少也是某個方面的呼聲。也正因如此,胡錦濤總書記一再強調互聯網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我們不僅應該尊重網民作為公民的權利,更應該重視網絡民意的風向標和參照係作用,善於用好4.85億網民這一寶貴的治理資源。

    有人説,中國網民表達的熱情,舉世罕見。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判斷。這些天,被質疑7年19次當選的成都“聽證達人”被網民圍觀,儘管後來證明不是託兒,留下的話題卻頗為沉重:為什麼聽證會報名者寥寥無幾,以至於胡大媽頻頻中簽?那些群情激昂的網民,為什麼在現實中紛紛“隱身”?對於聽證會等諸多問題,網民在虛擬世界“愈戰愈勇”,現實問題卻“無人問津”,這是網民與治理者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掘4.85億網民的資源,讓他們在虛擬世界中的熱情轉化為改善現實的力量,對治理者來説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如果能夠不斷完善制度、鼓勵參與,胡大媽就不會因為多次當選被圍觀;如果食品安全事件能夠少一些,類似“柑桔事件”的網絡謠言就不會瘋傳;如果面對公共事件不總是被動回應,“習慣性質疑”、“無條件反對”就會減少很多;如果能不斷暢通各種現實維權渠道,網絡爆料就不會如此火爆,一句話,如果矛盾問題能夠得以切實解決,“沉默的聲音”能夠被及時打撈,網民就更能在現實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力量,網絡就不會只是一場虛擬社會的狂歡。

    網絡不是“城邦暴力團”,也不是“道德理想國”。網民只有不斷提高公民素養和議政水平,虛擬才能真正照進現實;治理者只有既對虛擬世界保持關切,更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用好4.85億網民資源。唯此,網絡才能健康發展,推動國家進步。(范正偉)

 
 
 相關鏈結
· 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4.85億
· 圖表:我國網民數量達4.85億
· 我國網民數量達4.85億 手機網民達3.18億
· 浙江省重要網站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會議在杭州召開
· 專項行動成果網絡展接受網民監督投訴 提高工作透明度
· 建黨90週年主題活動陸續展開 網民參與反響熱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