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調查顯示:雲南民族地區農業生物資源呈減少趨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23日 14時3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8月23日電(記者 賈釗)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依然是我國農業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但農業生物資源總體呈不斷減少的趨勢,部分地方品種趨於瀕危。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承擔,來自全國44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上百名科技人員和眾多基層科技人員共同參與,歷時五年完成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重大專項《雲南及周邊地區農業生物資源調查》,揭示了雲南主要少數民族地區糧食作物、畜禽、果樹、蔬菜、食用菌和藥用植物等農業生物資源的總體變化趨勢。

    此次調查共收集栽培植物、藥用野生植物、食用菌類、畜禽等農業生物資源樣本和標本10360份,其中雲南樣本8000余份,所收集的資源80%以上為新收集資源。最終調查結果顯示,雲南少數民族地區依然是我國農業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在雲南主要少數民族地區,糧食作物種植品種多樣性持續下降,仍在栽培的糧食作物地方品種數量佔品種總量的62%,但面積僅佔35%。

    同時,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種群類型變化不大,但種群數量明顯減少,遺傳分化加劇。部分特有品種,如大理馬、雲南矮馬、雲南驢、雲南瘤牛等役用畜類和雲南番鴨、雲南麻鴨、雲南白鵝等趨於瀕危。

    果樹資源科、屬、種的數量變化不大,但部分地方品種同樣處於消失或瀕危狀態,地方品種種植規模日趨減少。蔬菜資源同樣是地方品種資源大幅減少,培育品種增加。

    該項目還首次對雲南的食用菌資源和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綜合性系統調查。

    調查表明,雲南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和藥用植物資源科、屬、種的數量變化不大,但至2006年多數野生菌的産量已不到1982年的50%,而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部分重要物種趨於瀕危,少數民族對藥用植物的認知和使用減少。

 
 
 相關鏈結
· "農業生物藥物靶標發現和分子設計研究"取得突破
· "農業生物藥物靶標發現和分子設計研究"取得成果
· 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國際研討會召開
· "中國—歐盟農業生物多樣性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 福建漳州7日啟動閩臺農業生物技術示範區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