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5日電(仇逸、孫國根)經過12年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及蘇州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熊思東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帶領其學生、項目主要參與者張偉娟博士等首次發現,人體血清中正常存在著一種可以與DNA結合的重要血清澱粉樣蛋白P成份(SAP蛋白),並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已相繼發表在最新出版的國際免疫學權威雜誌美國免疫學會會刊《免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和國際著名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上。
兩篇論文發表後,立刻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最新一期的《自然》系列雜誌《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專門刊發了國外專家對該成果的重要評述,認為“該研究提示:給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補充SAP蛋白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它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開闢了新的途徑”。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影響人群最廣泛、最嚴重的自身免疫病之一,臨床表現為面部蝶形紅斑、發熱、皮膚損害、關節腫痛、腎臟損害,半數病人還表現為狼瘡肺炎、精神障礙等,最終多因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死亡。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率在全球不斷攀升,發病率為35/10萬,而我國發病率更高,達到75/10萬。其中,雖然隨著治療手段進步,狼瘡性腎炎病人5年生存率已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44%提高到目前的82%,但其平均壽命僅44歲。
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極其複雜,尚有許多不明之處,為臨床針對病因的特異性治療帶來極大困難。因此,進一步研究發病機制和探討臨床治療策略一直是世界免疫學和臨床風濕病學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問題。
熊思東課題組經長期研究發現,大量自身活化細胞的DNA成份釋放並堆積在血清中,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而清除人體內過量堆積的自身活化細胞來源的DNA可能是特異性預防和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途徑。
熊思東等在對大量狼瘡病人和狼瘡小鼠血清指標進行分析後發現,在狼瘡病人和狼瘡小鼠體內“SAP蛋白”的産生水平明顯不足,在疾病的早期補充SAP蛋白可以有效預防狼瘡包括狼瘡腎炎等的發生,如果在疾病嚴重期補充SAP蛋白,則可以明顯減少狼瘡小鼠的組織的破壞並減輕腎炎症狀。這一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給狼瘡病人補充SAP蛋白可以預防和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可能是一種針對病因的特異性的、有效的治療方法。
為了進一步尋找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的根本原因和SAP蛋白具有預防及治療效果的重要分子機制,熊思東等把關注焦點集中在對患者“殺傷力”最大的狼瘡腎炎上。結果發現,與正常的小鼠腎臟相比,狼瘡小鼠腎炎的組織中會出現大量的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人體內重要的“哨兵”,正常情況下,它具有吞噬清除體內異物的功能,在腎臟中數量很少。但在疾病情況下,巨噬細胞可能會喪失正常的對機體的保護功能,而變成致病性巨噬細胞。熊思東等研究發現,給小鼠腎臟中補充“SAP蛋白”後,這種致病作用的巨噬細胞亞群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出現大量的具有保護作用的巨噬細胞亞群。這一新發現首次揭示了“SAP蛋白”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發病中和調控巨噬細胞分化類型轉變中的關鍵作用。
研究成果為臨床預防和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提供了一特異性的新策略,也為進一步研究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制和尋找更有針對性的可靠、有效藥物靶點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