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廣東省: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助推特色産業轉型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01日 09時1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9月1日電(記者 肖思思)依託南方技術創新中心這一公共技術創新平臺,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西安工程大學等10多家紡織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密切合作,開展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幾年來,南方技術創新中心研發各類紡織新産品3.6萬件,佔當地新産品的40%,研發時間和開發費用均下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一。使得具有“中國面料名鎮”美稱的西樵鎮即使面對巨大的市場挑戰,都能從容應對。

    如今,以南方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的一大批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已遍佈廣東各個專業鎮,成為專業鎮特色産業發展實現功能升級的“助推器”。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廣東在已認定的324個省級專業鎮中,建立了公共技術創新平臺達200個,超過60%的專業鎮都建設了公共技術創新平臺。

    “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平臺,推動南莊傳統産業升級,發展循環經濟,陶瓷産業由單純地以建陶生産為主,轉型為包含陶瓷裝備製造、高端智慧産品生産、研發、信息、商貿物流等一條完整的産業鏈,陶瓷研發、陶瓷裝備製造越做越強,避免了産業轉型後的‘空心化’。”華夏建築陶瓷研發中心是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的一個公共技術創新平臺,該平臺的副總經理程曉勤介紹,平臺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成為南莊自主創新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引擎,為整個陶瓷行業的優化提升、清潔生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技術的支撐和服務的保障,且中心現已成為國際陶瓷權威機構英國陶瓷研究協會CERAM在我國的唯一認可實驗室,為我國陶瓷進入歐洲市場開闢了通道。

    專業鎮是廣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的産業相對集中、産供銷一體化、以鎮級經濟為單元的新型經濟形態。多年來,由於專業鎮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産業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産權缺乏,特色産業大多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産品附加值不高,導致國際競爭力不強,亟須通過搭建公共技術平臺來突破共性技術瓶頸,以提升産業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我們制訂了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在建設專業鎮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創新平臺的建設以及特色産業創新服務功能的培育與提升,切實提高各個專業鎮的技術力量。”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介紹,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廣東省科技廳有針對性地實施專業鎮技術創新計劃,在紡織、陶瓷、五金、燈具、玩具、製鞋、水果、花卉等行業,選擇近百個傳統優勢産業專業鎮開展示範試點,重點扶持建立特色産業技術創新平臺,並以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一鎮一品”走差異化發展,擺脫了同質化、低水平競爭的窠臼,從而實現了産業的錯位發展、系統提升,形成了上下游配套、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的産業空間佈局,發揮了産業的集聚效應。

    以家電行業為例,中山市南頭、東鳳、黃圃等鎮都在發展家電産業,但各有側重,南頭主要通過建設“中山市家電創新中心”打造家電的檢測平臺、研發平臺;東鳳主要打造智慧化家居和嵌入式軟體研發中心;黃圃主要把重心放在技術性實用人才的培養上。

    目前,廣東省專業鎮建立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為大量中小企業提供了技術創新、質量檢測、人才培訓等服務。如中山市小欖鎮自2000年起就組建生産力促進中心等創新服務平臺,現有專業化服務隊伍500多人,累計服務企業6284家。其中,漢信現代設計製造服務中心,通過産品設計、快速成型、精密模具等“一站式”服務,已累計為1300多家企業提供服務,設計新産品600多個。初步估算,這些服務累計為企業增加工業産值超過15億元,增加利稅1.4億元。

 
 
 相關鏈結
· 江蘇省建設公共技術平臺為中小企業“護航”
· 創新整村推進模式 青海特色産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 廣西特色産業扶貧開發項目已覆蓋95%以上貧困村
· 孔垂柱強調: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産業促進農民增收
· 內蒙古非資源型産業瞄準七大領域打造特色産業
· 海南省今年將大力推進優勢特色産業標準化工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