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華春雨)中國人權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8日聯合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有關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第一本藍皮書《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報告NO.1(2011)》。藍皮書對我國推進人權事業發展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
藍皮書分為總報告、專題報告、專題調研報告和附錄4個部分。藍皮書的主編、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李君如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國人權藍皮書和白皮書不同,它是由中國人權研究會這樣的學術研究團體編寫的,承擔的任務是以專家學者的眼光對中國人權狀況及其進展進行客觀記錄和評析,“簡單地説,這本人權藍皮書是用專家學者的眼光展示的中國人權狀況”。
藍皮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事業在理論、立法和實踐上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
藍皮書説,中國在人權理論上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等一系列重要觀點,不僅對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法律上,中國先後制定了一系列人權保障的法律,並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使人權得到了法律的有效保障。
藍皮書指出,中國的人權保障不僅停留在理論探索和立法規定上,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人權保障的狀況,最突出地體現在2009年制定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制定的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
此外,藍皮書指出,中國積極開展國際人權對話、交流與合作,已經與近20個國家開展了人權對話與交流,目前已參加27項國際人權條約。
在肯定人權事業取得進展的同時,藍皮書也對我國在人權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建議。
藍皮書認為,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的農村貧困狀況得到很大緩解,群眾的生存權基本得到保障,發展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也很大。藍皮書建議應儘快制定《反貧困法》,實現由政策扶貧向側重制度扶貧的轉變。
同時,藍皮書指出,中國的貧困線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沒有跟上中國的社會發展,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貧困線過低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貧困線應不斷提高,擴大扶貧對象的規模。
此外,針對就業領域存在的歧視現象,藍皮書提出應儘快制定《反就業歧視法》,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