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最優秀的老師光榮地上講臺
——記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表彰工作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吳晶)2011年9月8日,北京京西賓館,100名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教師激動地接過大紅色的證書。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的稱號,是國家對潛心育人的優秀高校教師的最高評價。自2003年啟動以來,全國已有500名教師獲此殊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劉貴芹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設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具體體現。前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表彰工作的開展,確立了高校注重教師、注重教學、注重質量的導向,促進了一大批教授走上講臺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和專業課,使更多的學生得到名師的言傳身教;促進了高校重視教學工作,影響和帶動廣大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養上;促進了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了教師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會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得到了普遍的讚譽。
據他介紹,為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於今年3至9月開展了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表彰工作。為確保評選工作的公正性、權威性、導向性和可操作性,教育部專門召開了部分省市教育廳高教處負責同志、部分高校教務處長以及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教師代表參加的專題工作研討會,就評選工作如何加大向教學一線優秀教師傾斜力度,如何量化指標體系、好中選優,如何增強公信度、更好接受社會監督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討。同時,在全國高教處長聯席會上,進一步聽取了北京、上海、廣東等11個省市教育廳有關部門對評選表彰工作的建議。
規範的程序、縝密的設計,就是為了選出最優秀的老師,讓他們更光榮地上講臺。
在深入調研討論的基礎上,教育部對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方案作了改革完善:一是保持政策連續性,評選範圍、評選名額、評選程序不作調整。評選範圍仍為普通高等學校中承擔本科、高職高專教學任務的專任教師,已獲得前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的教師不再參加評選。評審程序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同行專家網絡評審”和“專家會議評審”三個階段組成,最後綜合累計各個階段得分確定表彰人選。二是修訂完善評審指標體系,對參評教師從教經歷、授課情況提出更加明確的量化標準。明確規定,本科院校候選人原則上須具有20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學經歷,2008—2010年,面向本校本科學生實際課堂教學不少於64學時/年;高職高專院校候選人原則上須具有10年以上高職高專教學經歷,2008—2010年,承擔本校教學任務不少於240學時/年。三是明確規定現任校級領導獲獎人數不超過5%。本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評選優先考慮長期承擔教學任務並作出重要貢獻的一線優秀教師,特別是為低年級學生講授基礎課的優秀教師,明確規定校級領導獲獎人數不得超過5%。四是增加學生評價環節。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推薦上報候選人之前,須組織省內高校學生代表對候選人現場教學錄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專家會議評審的重要參考。
同時,教育部還對公示環節、民主決議、申報紀律作出更加具體的規定。要求各省、各高校對申報教師情況在門戶網站進行公示,教育部對候選教師、獲獎教師情況兩次在門戶網站進行公示;要求學校推薦候選教師必須經過學校黨政聯席會議等方式民主決定;要求申報教師須如實填寫申報表,提交有關材料,凡存在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行為者,一經查實,取消其評選資格,且連續三屆不得再次申報。
最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同行專家網絡評審、會議評審三輪評選,教育部從175名推薦候選人中確定了100名獲獎者,平均年齡54歲。他們中,有幾十年如一日、桃李遍天下的學術大家,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李玉教授;有潛心教學、不斷創新的中青年骨幹,如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宇航空間控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李俊峰教授;還有致力於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如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主任、四川省裝備製造業産業集群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武友德教授。
每一位獲獎者,都是三尺講臺上最勤勞的耕耘者,更是一屆屆學生眼中最有風采的老師。他們用自己的學識,引領著更多的優秀人才,用一生的奉獻,推動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雖然他們中有人早已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等身份和榮譽,卻依然把教學成果作為評價自己的最高標準。
獲得第六屆高校教學名師獎的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教師歐陽津説,作為一名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本科生基礎課程教學的普通教師,能夠獲得如此殊榮,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高校教學一線教師的關心和厚愛。它是無價之寶,我會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