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27日電(記者李春雷、熊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年糧食總産50億斤左右,在“大糧倉”黑龍江省算是個“農業小市”,但通過改變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使全市農民人均收入連續八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達9363元,今年有望超萬元。
蘭崗特色西瓜:成就農民百萬富翁
“去年賣瓜俺掙了100萬元,今年估計能掙120萬元。”在記者面前,牡丹江寧安市農民齊彩華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42歲的她依靠創新種植技術,整合區域資源,打響“蘭崗西瓜100號”品牌,是遠近聞名的年收入過百萬元的農民企業家。
在通往著名旅遊景區鏡泊湖公路的一側,齊彩華和其他村民一道搭建了瓜棚,專營自家種植的瓜果。由於採用無公害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她家的黃瓤西瓜皮薄、汁多、味甜,深受過往遊客的喜愛,很多遊客返回時都不忘買上幾箱帶回去給親友品嘗。
“蘭崗西瓜賣得好,主要還是種植技術過硬。”齊彩華邊説,邊遞給記者一張名片,上面印著寧安彩華西瓜專業合作社董事長的名頭。
寧安市委書記程鵬告訴記者,蘭崗鎮通過推廣無公害、綠色栽培技術,使蘭崗西瓜成為北京奧運會食品,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識。
小朱家村:景色、特産待遊人
牡丹江水潺潺流過,夕陽余暉灑落江面,將河邊的小村映襯得格外秀美。這裡就是位於牡丹江上遊的渤海鎮小朱家村——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村,一個被人稱為“比桃源更美的地方”。
沿著平坦整潔的水泥路走入村落,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別致玲瓏的涼亭,乾淨整齊的農舍映入眼簾。村口矗立著在城市都很少見到的太陽能節能路燈,一旁的石碑上工整地寫著“安居樂業”四個字。
渤海鎮鎮長林鵬告訴記者,小朱家村已建成具有濃郁鄉村特色的旅館7戶,參與散戶接待的有約20戶,年可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收入近300萬元。
“俺家種植水稻,因為是水田,所以收成還不錯。”村民韓玉琴告訴記者,五口之家一年賺十多萬元不成問題。
“現在小朱家村的水稻和地瓜成了期貨。”程鵬説,每年還沒到收穫季節,客戶早早就找到村裏提前“圈地”預訂農産品。現在小朱家村成立了渤海水稻協會小朱家分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以上。
海林:中國猴頭菇之鄉
“我看好海林猴頭菇種植市場,通過貸款和自籌資金1600多萬元建立菌業基地,準備規模化生産。”海林市雙友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雙友告訴記者,從事中俄邊貿20餘年,正是因為看好海林種植猴頭菇的扶植政策,才下定決心回來創業。
他説,項目投産後,每年可生産菌包800萬袋,栽培猴頭菇、香菇等食用菌500萬袋,蘑菇鮮品2000噸以上,産品除內銷外,還將銷往俄羅斯和韓國市場。
在海林鎮模範村猴頭菇園區的猴頭菇種植大棚外,村民小盧正在曝曬新採摘下來的猴頭菇。他説,他家種植的猴頭菇年産量15萬袋,每袋市場價格在30至40元,每年僅種植猴頭菇一項純收入就達10余萬元。
海林市委副書記陳凱旋介紹,海林市每年列支500萬元作為産業專項扶持資金,支持食用菌産業建設。今年,全市食用菌生産規模達8.36億袋,預計可實現産值16.7億元,在成為“中國猴頭菇之鄉”的同時,拉動農民人均增收5400余元。
菌業,已著實成為海林第一富民主導産業。
寧安:“芳香産業”造就中國最浪漫田園
在寧安市石岩鎮,高速公路旁一片廣闊的薰衣草迎風搖曳,姿態萬千,散發出迷人芳香,吸引過往遊客下車觀看。這裡就是寧安市政府著力培育的“芳香産業”——“紫海香堤”薰衣草主題公園。
“我們要把寧安打造成中國最浪漫的田園。”寧安市委副書記徐利刃説,寧安市與以薰衣草聞名的法國普羅旺斯同樣地處北緯44度這一農業生産黃金線上,具有肥沃濕潤的土壤和良好的氣候條件。未來五年,寧安市將種植包括薰衣草、玫瑰、百合、萬壽菊在內的花草5萬畝。
徐利刃介紹,芳香産業在我國發展前景廣闊,他們已投入100多萬元試種薰衣草,計劃到2015年形成産業規模後,實現年增收30億元,使農民人均年收入在現有1萬餘元的基礎上再增收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