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吃喝不愁,農民最缺啥"—農村基層文化生活掃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9日 18時0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陳鵬、楊守勇、詹婷婷、白瀛)老年人反映,大家經常為排練場地爭得臉紅脖子粗;青年人認為,農村文化還得讓農民來唱主角;留守兒童欣喜,農家書屋多了這麼多書……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基層文化建設,採取各項措施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村地區的文化生活狀況。然而生活永遠是具體而豐富的,政策文件下發之後,資金投入使用之後,農村的基層文化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呢?國慶前夕,記者掃描式走訪了三個地區不同年齡段的農村群眾個體。

    農村老人:“排練場地就是不夠用啊”

    63歲的范素珍踩著夕陽余暉走向廣場,一批老人已經聚集在那裏,安靜地等待她的到來。范素珍按下手裏收錄機的播放鍵,歡快的雲南民族音樂如流水般傾瀉而出,30多名老人舞動紅扇子,跳起節奏明快的雲南花燈……

    “每晚我們都來,一跳兩個鐘頭。”范素珍説,這位昆明福保文化村的村民是村裏的文化積極分子,在她的帶動下,村裏一批老年人找到了“玩場”:早上打太極拳、舞太極劍、練柔力球,晚上跳健身操、練民族舞……30多名老人組建的老年舞蹈隊儼然構成福保文化村的一道靚麗風景。

    以文化立足的福保村是全國著名的小康村之一,既建成遠近聞名的水上大劇院,更不時舉辦文藝演出和表演比賽,讓村民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收穫了快樂和幸福。但范素珍也有“幸福的煩惱”──村裏20多支演出團隊經常讓她犯難,“大家經常為排練場地爭得臉紅脖子粗,這村裏也有廣場,有婦女之家,但場地就是不夠用啊,有時候我們的場地被佔了,你就跳不成,只能眼巴巴看著,幹瞪眼。”

    福保村早就建有文化室、圖書館、閱覽室、網絡室,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到位,但這些場所每天“客滿”,很少有空閒的時候,尤其是網絡室,六七台電腦根本不夠用,常被村裏的年輕人“佔領”;老年人更喜歡閱覽室,但能讀的報紙還是少,“原來村裏訂著中國老年報的,後來送報紙的人説福保村太遠,就不給送了。”范素珍説,村裏老年人的心願就是希望村裏或上級文化部門能多給點“地盤”,多買點書報,讓大家更方便娛樂和學習。

    農村青年:“農村文化還得讓農民來唱主角”

    手拿一條絲巾,空中輕輕一抖,一串又紅又大的葡萄瞬間展現在觀眾面前……這幾天,在河北省肥鄉縣舊店鄉賈莊村舉辦的葡萄節活動現場,這個鄉中辛店村農民藝人蔡振山的魔術表演,博得鄉親們的陣陣喝彩聲。

    “農村文化還得讓農民來唱主角。”1975年出生的蔡振山在當地大有名氣。他説:“吃喝不愁了,現在農民最缺啥,缺的是精神娛樂生活。為什麼誰家生個孩子、老人過個生日、年輕人辦個喜事,群眾都踴躍參加,從這點上講,農村文化缺的就是能把大夥聚起來熱鬧一回的好載體。”

    蔡振山14歲便跟隨本村舅舅在吹唱班打下手、跑龍套。由於藝術天分高,勤奮又刻苦,他進吹唱班時間不長就學會演奏笙、二胡等樂器,成為戲班裏年齡最小的演員。

    18歲那年,蔡振山毅然離開吹唱班,回村創建了肥鄉縣第一家“夢幻歌舞團”。雖然只有6個人,一開始不被人接受,但鑼鼓聲和笛簫聲還是吸引了許多好奇村民圍觀,這讓他們的名氣越來越大,當地和周邊縣的婚喪嫁娶等活動都少不了他們。

    “我們每到一處演出,都引來大批村民觀賞,現場氣氛高漲。由此可見,農村文化活動不是光看個電視那麼簡單,群眾有需要,但我們提供的適合農村的文化活動卻不夠多。”蔡振山告訴記者,“當前,群眾除了看電視、偶爾看場露天電影外,其他就很少有機會聚到一起享受文化産品帶來的快樂了。”

    “政府應當全力支持,挖掘民間文化藝術,讓群眾成為文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才能真正讓草根藝術煥發出蓬勃活力、散發出泥土芳香。”2003年非典後,蔡振山投資50萬元購置了4輛演出車和服裝道具等,除了在當地演出,還轉赴山東、河南和山西等地農村。“演出中我發現,不少農民兄弟姐妹都有表露才華的意願。於是,去年我回到村裏,投資30多萬元在自家院裏建起農家劇場,讓十里八鄉的村民自娛自樂,沒想到,農民當文化主角,效果出奇的好。”

    留守兒童:“現在書這麼多,太高興了”

    9月28日中午,隨著清脆的放學鈴聲,姚茂盛迅速收拾好書包奔到家中,扒了幾口午飯後,就和鄰居家的孩子們一起,奔向村裏的農家書屋,各自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書看起來。

    姚茂盛今年11歲,是安徽省郎溪縣新發鎮官橋村小墩崗村民組人,在新發鎮中心學校讀五年級。小茂盛滿周歲時,就被在江蘇省江陰市務工的父母送回了安徽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每年父母只在春節時回家。對於外面的世界,小茂盛只去過父母務工所在的江陰市。

    姚茂盛面前的是一本叫做《趣味百科》的書,他津津有味地閱讀著,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而農家書屋,也是他在村裏的“樂土”。“以前書可少了,地方小,燈還暗,放了學有時候不知道幹些啥好,光是寫作業特別無聊。”姚茂盛説,“現在書這麼多,太高興了!”

    位於村委會樓上的農家書屋80多平方米,寬敞明亮,有6張大桌子可供人看書。靠墻擺放的八排書架裏有兒童文學、偵探故事、課外輔導書、漫畫、科普讀物等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籍,深受村裏孩子們的喜愛。

    農家書屋管理員俞兵蘭告訴記者,村裏書屋的近萬本圖書一半以上是為少年兒童準備的。“郎溪縣與江蘇南京是‘鄰居’,許多中青年人在外務工,老年人識字的又少,所以孩子們是書屋最重要的讀者群。”

    記者從郎溪縣有關部門了解到,2011年10月,郎溪縣轄區的6個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將全部投入使用;2011年新建42個農家書屋,基本保證每個村至少有一個圖書閱覽室;送電影下鄉村活動定期常態化開展;增加鄉村文藝演出場次;推進農村健身設施建設……多種多樣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活動讓農村的文化生活發生了不少變化。 

 
 
 相關鏈結
· 一系列文化工程有效緩解農村民族地區看書看報難
· 劉淇強調:發展休閒文化産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
· 全國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寧波召開
· 姜異康指出:深入挖掘資源 大力發展農村文化産業
· 黑浙皖滇農民文化生活調查:農村文化,怎樣耕耘
· 喬彬代表建議:創建農村文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