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描繪中國空間應用的美麗畫卷
——新華社記者對話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恒
新華社甘肅酒泉11月1日電(記者 李宣良、田兆運、李惠子)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隨著交會對接的即將展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已在緊鑼密鼓地為未來在空間站展開更大規模的科學實驗活動作準備。
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恒日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空間無限、科研無限、應用無限。我國取得的成果,全人類都將受益。
神八將展開17項國際前沿生命科學實驗項目
記者:神舟八號將開展哪些科研實驗項目?
趙光恒:神八不載人,我們就利用飛船返回艙有限的寶貴資源,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這次開展的主要是空間生命科學實驗,以中德合作的方式進行。搭載的硬體設備一共3件,其中中方提供電控設備和接口裝置、德方提供通用生物培養箱。此次共將進行17項生命科學實驗,其中中方承擔10項、德方承擔6項、中德聯合承擔1項。
這17項實驗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基礎生物學、空間生物技術、輻射生物學、先進生命支持系統中生物學問題,涉及植物、動物、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是跟蹤國際前沿安排的實驗項目。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主要是利用飛船在軌飛行的微重力效應和輻射效應。
通過開展中德合作,可以為雙方科學家提供生命科學研究空間實驗的機會,期望能在這幾個方面獲得更多新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
空間科學實驗項目的確定須經嚴格審核程序
記者: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趙光恒:項目選擇是非常慎重的,要考慮前沿的、能夠充分利用空間站優勢和特點的項目,要使其在整個航天任務中起到不可替代或重要補充的作用。
首先要考慮科學目標的前沿性。主要包括空間科學的實驗項目是不是國際上的熱點、是否能夠有新的發現、是否有應用的前景、能否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等標準。
其次要考慮實驗設計的可實現性。主要包括:實驗用到的材料是否可以獲得,空間飛行試驗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實驗樣品與實驗裝置是否相容,實驗裝置是否能夠研製出來等。
最後還要考慮對於工程系統中可能出現的其他問題是不是可以解決和處理,包括在發射、在軌飛行、回收等各個環節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是必須可以解決的。
符合上述要求後,項目還必須通過立項論證,並在此後的方案研製階段、初樣研製階段、正樣研製階段都要進行評估。每個項目的評估指標有10多項,由專家組進行打分量化。對於評估差的,如果能夠整改的重新調整評估,如果無法整改的就直接淘汰。
我國科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作為載荷專家飛上太空
記者:隨著大規模空間應用的展開,我國科學家是不是也有機會作為載荷專家飛上太空?
趙光恒:我們目前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不久的將來,太空中將會有我們自己的載荷專家。
在需要人做比較複雜的太空科學實驗過程中,我們會參照國際空間站、美國航天飛機、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載荷專家選拔方面的經驗,結合我們實驗項目的具體情況和工程技術的發展情況,統籌綜合考慮。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載荷專家?我想應該是在某些領域從事實驗研究的人才。當然,還必須具備合格的身體條件。
國際合作的步伐將邁得更大
記者:神八進行了中德合作的科研實驗項目,以後是否將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趙光恒:這是我國第一次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我們的載人航天工程肯定會越來越開放,在空間科學、地球科學領域,肯定會和國外的相關部門、研究機構及大學開展更深層次、更多領域的合作。有些可能是純科學研究的性質;有的是在實驗裝置和實驗技術層面的合作;有的領域將進行更深層次合作,包括研究目標、實驗設計、儀器研製、數據共享和利用。此外,我們還將在合適的時機召開一次空間站空間科學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會。
科學問題的解決不是屬於哪個國家的,而是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