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遠望六號船執行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回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7日 18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16000海裏,我追尋著你
——遠望六號船執行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17天全程回顧

    新華社遠望六號船11月17日電(楊雷、陶正齊)“赴約”“相會”“回家”,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漫長的太空之旅始終牽動著大洋上遠望人的心。在南太平洋遠望六號船指揮所大屏幕上,連續17天不斷閃爍的數據和曲線,共振著船上所有人的心跳和呼吸。

    抉擇

    從祖國到這片從未到達過的海域,遠望六號船已經整整航行了1.6萬海裏。對於曾經在遠望二號船工作過的船長淩元來説,這片海域並不陌生。他曾5次到過這裡執行海上測控任務,幾乎每一次,惡劣的海況都將他折磨得心力交瘁。

    變幻莫測的大海時刻考驗著遠望人的堅毅和果敢,永遠不會為他們鋪就坦途。就在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前2天,一股強勁的溫帶氣旋在任務海域以東200海裏左右緩緩形成。

    10月30日,遠望六號船氣象中心。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內擠滿了不同崗位的科技人員,一場圍繞著任務海域海況是否適合執行任務的爭論,正在激烈進行。

    這已是三天之內召開的第8次氣象會商。這個突然襲來的不速之客令所有船員焦頭爛額。“根據10月30日的氣象預報來看,受溫帶氣旋影響,11月1日任務海域將處於4米涌浪的邊緣。”氣象預報組組長自勇説。

    聽到這個消息,與會的所有科技人員都皺緊了眉頭,20多雙眼睛齊齊盯著屏幕上的氣象雲圖:一大片橙紅色的區域包裹著任務海域,顏色越深,代表海況條件越惡劣。9個醒目的紅點穿插其中,這是遠望六號船可供選擇的應急測控船位。

    每一個應急測控船位對與會者來説都是一番艱難的抉擇。想要確保測控弧段,就必須向風高浪急的海域挺進;想要規避惡劣海況,就勢必會損失測控弧段,不能圓滿完成任務。

    “既要保證關鍵的測控弧段,又要確保船舶安全。”淩元仔細思索了一番,將眾人的目光匯集到了9號應急測控船位上。9號應急測控船位牢牢地鎖定在4米涌浪線上,這是遠望六號船能夠進行正常測控的底線。

    “4米涌浪測控,我們從來沒有進行過,但航天本來就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我們必須冒著一定風險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淩元説。接下來的時間裏,自勇每隔10分鐘,就冒著狂風爬到上層甲板,記錄氣象數據。經過兩個小時的研究論證和方案比對,9號應急測控船位被最終確定,一項項測控通信、船舶動力、水電空調等方面的應急預案隨之形成。

    10月31日夜,在波峰浪谷之間,遠望六號船緊貼著溫帶氣旋邊緣向9號應急測控船位疾速駛去。

    見證

    11月1日,正如天氣預報所料,4米高的涌浪似一個個連綿不斷的小山丘,把“遠望六號”這艘萬噸巨輪時而推向峰巔,時而壓至谷底。甲板上的風向儀,被刮得團團亂轉。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到了甲板上巨大的USB天線。如果船體因為風浪搖擺過於劇烈,天線將無法驅動甚至“砸鍋”的危險。一旦天線有所損壞,60余天的海上航行將功虧一簣。

    天線每一次微小的晃動,都緊緊揪著每個人的心。北京時間6時28分,已經成功入軌的神舟八號飛船第一次飛臨遠望六號船上空。主操作手胡金輝在不斷跳動的電腦屏幕上迅速發現目標,完成捕獲跟蹤。

    直徑12米的USB天線一點一點劃過天際。10度、9度、8度……直到天線仰角只有3度時,最後一組數據終於發送完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技術部科技處處長何劍偉長長地吁了口氣:“這是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歷史上第一次在4米涌浪執行海上測控任務,他們完成得很成功!”

    17天的海上測控、上百個任務弧段,這僅僅是遠望六號船的第一步,更多的挑戰等著遠望六號船攻關。北京時間8時8分,遠望六號船隻用了3分鐘時間就完成設備狀態切換,順利完成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雙目標先後跟蹤;北京時間12時52分,在遠望六號船建立的海天通途上,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完成第一次變軌,向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慢慢靠近……

    億萬國人關注的那一刻在11月3日淩晨上演——北京時間1時36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緊緊相牽,成功對接。此時,遠在大洋之上的遠望六號船正迎著朝霞為即將到來的組合體海上測控任務做準備。北京時間5時9分,組合體下傳的視頻第一次投射到了遠望六號船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對接機構緊緊地鎖在一起,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燈光通過對接口直射神舟八號飛船的艙內。

    曾經參與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七號飛船所有載人航天工程海上測控通信任務的副船長劉咏,看到這樣的畫面仍然忍不住嘖嘖稱嘆:“對接得太完美了!”

    一天又一天,一圈又一圈。隨後的日子裏,組合體每天6次飛臨遠望六號船上空,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引領下,組合體完成了12天的曼妙之舞。

    北京時間11月17日6時32分,已經完成軌道維持的神舟八號飛船最後一次飛過遠望六號船上空。大屏幕的畫面永久定格在了神舟八號飛船內鮮紅的中國結上。忙碌了17天的遠望人終於喜極而泣,他們共同對著大屏幕揮了揮手:“再見,神八!再見,天宮!”

    磨礪

    11月17日淩晨,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空中,伺服工作人員耿家濤和郭書明登上甲板,在17天內第100次鑽進了直徑不足4米的USB天線筒,借著手電筒微弱的燈光,仔細檢查著天線結構、滑環、電機等設備。

    神舟八號飛船升空之後的每一圈、每一工作段和每一週,耿家濤和郭書明都要精心維護設備,確保參試設備穩定可靠。

    “這17天檢查設備的次數,幾乎等於我平常一年檢查設備的總和。”耿家濤説。

    連續17天的海上測控任務,創造了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歷史上的最高紀錄。“遠望六號船參加神舟七號飛船海上測控任務時,週期只有5天,我們的設備還從未連續17天開機運轉,這對設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遠望六號船測控系統負責人陳松説,“對於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我們都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地球在轉動,海水在流動,船體在搖動,天線在晃動。在這種複雜的工作環境下,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設備出故障的概率也遠遠大於陸上測控。

    在每一圈間隙,總能看到科技人員蹲在各種不斷閃爍的設備前查看運行狀態;每天,全船各系統都要對設備運行、線纜緊固狀態進行檢修,核查備品備件狀態。

    17天的時間,上千台機器設備沒有給參試人員添一點兒麻煩。“非常圓滿!”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副主任吳錦高對遠望六號船的設備狀態這樣評價道。

    圓滿的結局凝聚了上百名科技人員的努力,為了保證設備正常運轉,在這17天中,他們已經忘記了白天和黑夜,區分工作和休息狀態的,僅是一聲長達30秒的“一級測量部署”警鈴。

    每一圈任務,參試人員都凝神靜氣,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圈間休息短暫得甚至不允許他們回到房間小憩,只能靠在椅子上打個盹兒,冰冷的機房就成了他們臨時的休息室。

    “這次任務是對我們設備和人員的一種磨礪。”遠望六號船黨委書記史磊説,“經歷了神舟七號飛船的初試身手,完成了首次空間交會對接17天的嚴峻考驗,年輕的遠望六號船已經走向成熟”。

 
 
 相關鏈結
· 追風箏的人—記遠望六號遠洋測量船科技人才群體
· 遠望六號航天遠洋測量船船長:枕戈待旦牧神八
· 凝神聚力13分—遠望六號船雙目標切換跟蹤測控
· 張振國:遠望六號船交會對接測控有三大關鍵弧段
· 三艘遠望號測量船目前已全部抵達太平洋預定海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