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黃河三角洲:千年“臥牛”今騰飛 經濟發展新引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3日 10時3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11月23日電(記者 徐金鵬、郝桂堯、席敏)有人説,黃河三角洲在地圖上像一隻“臥牛”。千百年來,它靜靜臥在黃河與渤海交匯處,默默無聞。自2009年11月23日實施國家開發戰略以來,它昂然奮起,突出“高效”和“生態”兩大功能定位,發展要素全面激活,與半島藍色經濟區一起,成為山東乃至環渤海地區“十二五”期間新的經濟引擎,也成為我國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引領者。

    集聚各種要素資源 打造環渤海南岸新經濟帶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是一條精神和文化意義濃厚的母親河,在“黃三角”,兩年來它卻充滿了拉動經濟的動能,在區域帶動的大格局中,闖出一條高效生態的獨特線路。

    過去沒有多少通航能力的黃三角,濱州港、濰坊港、東營港和萊州港都在擴建,像鑲嵌在這一産業帶上的4顆明珠。東營港總體規劃剛獲山東省政府批復實施,設立4個港區;濰坊森達美港萬噸級碼頭已建成投用,3個2萬噸級碼頭即將動工建設。這些港口地勢平坦,需要向大海延伸十余公里才能建港,要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

    在這些港口背後的一片片鹽鹼地上,臨港産業已經初具規模。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建設先進製造業、生態化工、海港物流和綠色能源4個臨港産業園區。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蘇立科説:“濰柴重機投資的船用發動機項目,一台能賣一兩千萬元,項目建成後,會帶動最少十幾個相關産業。”目前,這裡在建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60個,項目協議總投資1500多億元。

    以新興藍色高端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為重點,在4個港口和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的4個臨港産業區,一批大項目在環渤海南岸經濟帶形成集群效應,培育了具有競爭力的鏈式産業體系。這主要得益於土地等各種資源的支撐與合理配置,並形成強大的後發優勢和發展動能。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超超説,黃河三角洲擁有未利用地共792萬畝,山東今後10年將開發黃河三角洲未利用地200萬畝。這些豐富的土地資源將為黃河三角洲經濟的騰飛提供保障。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液。按照突出發展海洋經濟和高效生態經濟,山東省重點圍繞涉海、深海等特色産業領域,投入多批扶持專項資金;金融機構也加大對這一區域的信貸支持,今年前三季度就新增貸款446億元,高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4.3個百分點;黃河三角洲産業投資基金已完成首期募資,融資額達到48.9億元。

    位於黃河三角洲的各縣市區還舉行多場招聘會,廣泛招賢納才。在東營市11月19日舉辦的“2011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國際人才交流會暨項目洽談會”上,65名海內外高端人才與黃河三角洲地區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簽訂合作協議22個。

    瞄準高效生態 轉方式調結構路徑清晰

    自“黃三角”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年來,傳統企業和産業也在轉型升級。

    石油和石油裝備業曾經是“黃三角”核心區東營市的支柱産業,是“黃三角”傳統工業的象徵。在東營高原石油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景山告訴記者:這個企業連續式抽油桿、皮帶式抽油機等四種産品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公司正在發起成立石油裝備産業技術創新聯盟,並推進國家採油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為後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濱州市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苗福峰説:“黃三角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除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更為這個區域的轉方式調結構指出一條明確道路,這就是高效生態。”

    像高原公司一樣,黃河三角洲地區發展了石化、造紙、輪胎、紡織、食品等一批優勢産業。目前各地正在對它們進行改造提升,以形成新的産業集群。東營市著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紡織服裝等傳統産業,主要行業80%以上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了從“東營製造”向“東營創造”的轉變。

    在黃三角地區,傳統農業正在向高效生態農業轉變。以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糧食、特色水果、蔬菜生産加工出口基地為主要內容的綠色種植業,包括海洋捕撈、休閒漁業、健康養殖業在內的生態漁業,都改變著人們對這個地區的印象。萊州的登海種業,是國家級玉米生物育種研發中心;樂陵希森集團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唯一的國家級馬鈴薯研發示範基地;慶雲縣鼎力集團從紅棗中提取出環磷酸脂苷,一公斤可以賣到80多萬元。

    “黃三角”的很多區域瀕臨渤海,但是過去人們從來沒有覺得這裡靠海。黃三角的開發讓大家的思想觀念發生巨變:這裡是真正的沿海開放地區,要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2011年以來,山東提出“藍黃”兩區融合發展、錯位發展和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海洋經濟的拉動力明顯增強,並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得以體現,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新裝備産業不斷引進;海洋生物,海洋醫藥、海洋食品、海洋工程材料等優先發展。

    在濱州、濰坊、東營等地,一座座高聳的風力發電設備直指藍天,攫取空中不盡的風資源。在無棣縣附近的海域,一個組合式漂浮風力發電項目開始建設,每個項目平臺直徑達500米。新能源産業正在這裡興起,為黃三角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支持。

    黃河三角洲的開發為文化和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根據規劃,這裡將推動旅遊資源整合,突出神奇黃河口、生態大觀園、夢幻石油城、黃河水城、世界風箏之都和古貝殼自然遺跡等品牌。

    破解“水”難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黃三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河入海口,這裡蘆葦蕩無邊無際,丹頂鶴和大天鵝水中嬉戲,展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龍傑介紹,因為生態環境好,每年到這裡的鳥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鳥類由原來的187種增加到298種。

    在黃三角,人們已達成共識:“高效”和“生態”是有機統一的,沒有良好的生態就難有持久的高效。“黃三角”最大的生態問題是水。這裡有總面積達5000多平方公里的黃河口天然濕地,但水資源短缺,又面臨著保護渤海水質的重任,所以保護水資源就成為一道重要課題。

    東營市通過綜合整治,使小清河、陽河、織女河、支脈河、廣利河等6條省控河流恢復魚類生長,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濱州以“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為定位,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2.2%。在壽光羊口入海的小清河,已連續多年穩定恢復魚類生長。

    “既要高效,又要生態”,這是黃三角區域發展嚴格遵守的準則。無棣縣常務副縣長臧偉説:“我們成立了專門的項目平衡組,由縣委書記挂帥,對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進行嚴格審核,不環保有污染的項目一個不要,一個投資十余億元的化工項目就被我們堅決否決了。”

    壽光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王全國説:“在招商引資中我們提高了項目門檻,不僅要求無污染,而且投資要高效。項目投資強度每畝必須達到260萬元以上、容積率0.8以上,對不達標的項目,不論投資額多大堅決拒之門外。”

    “黃三角”區域內正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慶雲縣,從繁殖生産肉鴨到用鴨糞和污水發電,再利用廢棄物生産有機肥料,這樣一條循環開發與鴨有關的産業鏈正在形成。其中的鴨糞發電項目建成後將是世界最大的鴨糞發電廠。

    在“黃三角”地區,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人的精神是高昂的。一路行來,記者被這些創業者的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精神和務實開放理念所感染,也尋找到這片熱土加速崛起的精神動因。

 
 
 相關鏈結
· 黃河三角洲將重點開發生態古跡等旅遊資源
· 山東東營市在黃河三角洲完成生態造林11萬多畝
· 山東省規劃10年開發黃河三角洲未利用地200萬畝
· 黃河三角洲優質肉牛科技示範工程在高青縣啟動
·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區建設快速推進成效顯著
· 環渤海、黃河三角洲區域合作現新前景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