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聚合中部優勢—湖北打造資本凹地承接産業大轉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10日 16時04分   來源:新華社

聚合中部優勢 構築崛起“支點”
--湖北打造資本凹地承接産業大轉移

    新華社武漢1月10日電(記者梁相斌、皮曙初)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富士山下到塞納河畔,從中央企業到跨國集團……湖北省以厚積薄發的態勢,跨越式發展的氣魄,積極打造資本凹地,四面出擊承接沿海及國際産業轉移,聚合中部優勢,構築區域經濟崛起的戰略“支點”。

    注資成潮凸顯“湖北大氣場”

    2011年,湖北進入了招商引資的“豐收年”,承接轉移的“碩果期”:全省簽署的招商引資合作項目,涉及總投資逾八千億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超過2000億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40億美元。

    這一令人刮目相看的招商引資清單,清晰地描繪出一幅承接國際國內産業資本的絢麗圖景:到長三角招商,與江蘇、上海企業簽約1959億元;到珠三角引資,與廣東、香港企業簽約逾1000億元;到日本韓國舉辦經貿活動,引來NEC、藤倉株式會社等大型跨國集團;到歐洲推介,法國法航荷航、施耐德電氣等企業簽約八大合作項目,挪威斯考根來到了武漢,瑞士豪瑞集團也不斷增加在鄂投資。

    受“湖北大氣場”的吸引,全國百餘家央企集體來鄂“相親”,訂下了總額超過5200億元的湖北“史上最大單”;台灣滬士電子將整體轉移到湖北黃石;華為、中興等也簽約在武漢投鉅資建戰略基地……

    在這幅圖景中,既可見珠三角、長三角傳統製造業“騰籠換鳥”、應勢內遷的滾滾大潮,也可見震後日韓等國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加速向我國轉移的強勁勢頭,還可見國際國內産業大鱷蓄勢中部地區、著眼做大做強、謀劃戰略縱深的時代動向。

    江蘇省常熟市湖北商會常務副會長陳坤告訴記者,全會98家製造企業,經過十多年的打拼,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正謀求向中西部地區的戰略縱深,“抱團”向湖北進軍,將在紡織服裝及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領域一展身手。“産業轉移,不只是製造車間的搬遷,更是産業鍵條的縱深推進,産業格局的優化調整。”陳坤説。

    日本地震發生後,日韓産業和資本向中國內地轉移的意願更加強烈。“湖北有資源、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以及素質較高、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對他們形成了強勁‘拉力’。”湖北省商務廳廳長周先旺説,廣闊的腹地市場空間,為國際産業資本提供了戰略迴旋餘地,湖北省委省政府搶抓機遇,主動出擊,搭建平臺,鄂蘇(長三角)、鄂港(粵)、日韓、武漢台灣周、湖北美國周等大型經貿和對外交流活動密集上演,成果豐碩。

    截至去年11月底,湖北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16個,其中投資總額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2個,到鄂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近百家。

    法國施耐德電氣將其區域總部落子武漢,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中西部的第一個代表處也設在武漢,韓國樂天、日本普利司通、法國蘇伊士、美國輝瑞……一個個如雷貫耳的産業大鱷,紛紛向長江中游這一新興“引力場”聚攏。

    內修外揚打造崛起“發動機”

    “到中國去,到中部去,到湖北去!”讓産業資本競相涌入的底氣何在?湖北省長王國生説,當前湖北面臨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寶貴機遇,正處於積蓄能量的釋放期、潛在優勢的轉化期、財富效應的爆發期,到湖北投資正當其時。

    去年末,擁有百年曆史的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翻開了産業升級、技術革新的新一頁,投資近百億元的特鋼升級項目全面竣工。

    這個脫胎于張之洞創辦漢冶萍公司的新中國特鋼“第一廠”,7年前“攀親”中信泰富,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特鋼年産能達到350萬噸,多項産品填補國內空白,成為中信集團入駐中部的“代表作”。

    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常振明説,湖北是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正處在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重要階段,中信集團十分看重與湖北的合作。為此,他們與湖北省政府簽署了新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湖北氣場”張揚天下的,不僅是昨天的輝煌,更是今天的戰略優勢疊加。歷史上的湖北,以“大武漢”而著稱,不僅地域廣、人口多,更有大産業、大商業、大交通做支撐,不僅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更是新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

    如今的湖北,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分量更顯突出。武漢城市圈被國家賦予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任,武漢在被確定為中部中心城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近年來,湖北省相繼規劃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湖北長江經濟帶,“兩圈一帶”戰略覆蓋全省;以武漢為中心,襄陽、宜昌為副中心的“一主兩副”城市化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大別山革命老區和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兩個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荊州“壯腰工程”等也相繼啟動,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

    外揚比較吸引力,內修綜合競爭力。湖北掀起“治庸問責”風暴,營造重商親商氛圍,建設宜人宜業投資環境,努力打造支撐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內生型發動機”。

    産業資本聚集,汽車、鋼鐵等八大支柱産業和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拉長産業鏈,成為支撐湖北崛起的脊梁。

    過去一年,湖北省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已過萬億元,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427個。在投資拉動和産業轉移的“雙輪驅動”下,2011年預計生産總值超過1.8萬億,實現年增長由兩千億到三千億的跨越。

    支點戰略撬動“中部增長極”

    2011年底,“百家國際知名企業武漢新港行”活動舉行,又是一個總投資785.2億元的引資大單,一批海內外企業與湖北攜手,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的開放開發。美國運輸與物流協會執行總裁勞裏·鄧漢説,長江中游港口發展迅猛,武漢具備了成為長江航運中心的優勢。

    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説,中央賦予湖北建設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湖北要努力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優質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四基地一樞紐”,增強自主創新示範、對外開放服務、“兩型”社會建設引領“三大功能”,以名副其實的中心功能、示範作用、“兩型”建設的前列位置來擔當“支點”重任。

    “支點”建設緊鑼密鼓,輻射效應也在多個領域顯現,“湖北大氣場”不僅張揚天下,也引領中部地區。武漢新港已成為長江中上遊第一個億噸大港,並成為中部地區走向海外的重要“門戶”。

    四川、重慶、河南、湖南等省份的大批外貿貨物,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銷往內地的貨物,大部分在武漢中轉。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邁開大步,引進設立全國性金融後臺服務中心近20家,成為中部金融産業的領跑者。

    “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以後,湖北、湖南、江西都有一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但這三個力量還是偏小,範圍也偏小,整體實力和長三角、珠三角還不在一個層面上。”湖北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説。

    承接沿海及國際産業資本轉移,構築中部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亟待整合中部城市資源,構建中部對外開放、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平臺;“1+1+1>3”, 提升中部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為中國經濟的新一輪發展打造“新引擎”,已成為鄂湘贛等中部省份的高度共識。

    目前,三省高層先後就進一步加強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完善合作機制進行積極溝通,謀劃聯手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

    聚合中部優勢,放大“中部氣場”。未來幾年,一個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將在長江中部城市群中崛起。

 
 
 相關鏈結
· 2011年湖北全省地稅部門共組織各項收入1723億元
· 湖北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有關會議精神
· 中化集團中種公司與湖北襄陽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湖北舉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
· 湖北信貸投放呈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局面
· 承東啟西聯南通北 湖北構建中部崛起“立交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