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探索多元高考分類管理民校 浙江教育主打民生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4日 07時38分   來源:人民日報

    新學期剛開學,浙江省的普高學生發現,他們的課程安排有了變化——必修學分從116學分減到96學分,而選修學分則從28學分提高到48學分;普高的選修課程也擴展為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四大類。據介紹,浙江省今年首次將高中選修課程納入高考招生改革評價體系。對高中階段具備相關選修課程學分或相關選修課程成績優良的考生,在同等條件下高校優先予以錄取。

    與此同時,浙江教育廳發佈的另一條“新政”也讓家長和學生欣喜——從今年秋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陽光招生,同時落實公辦中小學擇校與收費脫鉤。

    近年來,從治理擇校亂收費到為學生減負,浙江教育的發展始終圍繞“民生”這個中心。

    學校招考

    多元評價、多元考試,讓學生量力而為

    【難點】長久以來,社會把學生負擔過重的源頭直指高考。有人甚至斷言,高考不改,評價制度不變,學生“減負”工作很難推行。但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細微的變動都有可能引發社會以及輿情震動。

    今年,在浙江省已試行了一年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方式將繼續深入推進, 參與試點的本科院校達到14所,同時試點範圍將由本科院校擴大到部分高職院校。

    2010年,浙江選擇浙江工業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開展“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試點,對新生錄取採用“學業水平測試(高中會考)成績(折算成滿分100分)×20%+綜合測試成績(折算成滿分100分)×30%+高考總分(折算成滿分100分)×50%”的辦法。“三位一體”在拓寬學生選擇升學途徑的同時,也減輕了考生的高考和學業壓力。

    2009年,浙江省高考改革的目的也是為學生減壓。原來的“3+X”考試模式被細分成“3+X+自選模塊”、“3+X”以及“3+技術考試”等三類,媒體稱之為“個性化高考”。“量力而考”成為該方案最大的亮點。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院長葛為民説,全國和浙江省內高校每年在浙江的高考錄取新生大約為26萬人,其中重點本科院校僅3萬人左右,普通本科院校10萬人左右,其餘則進入各類高職高專院校。因此,分類考試能幫助學生準確定位,相應地減少考試與學習內容。

    浙江還在英語聽力和技術科目上,一年提供兩次考試機會,由考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並從中選擇一次考試成績計入總分。另外,從2007年起開始推行的平行志願填報規則,也大大降低了考生志願填報的風險。平行志願實行當年,高分落榜的考生就創了歷年最低。

    教師培訓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讓教師自主選擇

    【難點】幾十年來,我國中小學校教師培訓基本是教育部門分配名額,學校指派教師參加培訓。教師想學什麼、什麼時候學、希望以怎樣的方式學習等問題很少被人關注,有人稱這是“被培訓”。

    2011年7月,在教育部支持下,浙江省點燃了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制度改革的第一把火。

    省裏出臺規定,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每5年為一個週期,培訓時間應累計不少於360學時,其中5年內至少參加一次不少於90學時的集中培訓。而引起最大反響的就是讓教師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項目。

    “教育質量的根本在於教師質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根本在於教師水平。我們改變了指定性培訓的方式,把選擇權交給了老師,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什麼場合培訓,請教師自主選擇,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説。

    過去,培訓機構多由教育主管獨家壟斷。現在,浙江引入競爭機制,誰有能耐誰來主持培訓。在杭州市上城區,部分一線學校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破天荒地成了教師培訓機構。為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杭州崇文實驗學校還把校外的名師也拉進來,組成了一支強大的師訓隊伍。為進一步增強培訓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上城區還按每人500元的標準,以終身教育券的形式發放給一線教師,教育券可直接用於支付培訓經費。

    據浙江省教育廳統計,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制度實施半年來,共有131家教師培訓機構面向浙江省開設了8431個培訓項目。

    民辦教育

    分類管理、保障權益,讓民校健康成長

    【難點】我國民辦教育在為更多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替政府節約公共財政資金的同時,也在法人屬性、財政資助、産權歸屬等問題上長期模棱兩可,許多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浙江是個民辦教育大省,全省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超過8000所,在校生規模佔到全省近1/4,吸納了11.3萬名教師。

    2011年底,溫州市推出加快民辦教育改革與發展的“1+9”新政。新政涵蓋了民辦學校分類等級管理、社會保險制度、公共財政補助、明確法人産權、落實優惠政策、辦學水平評估等各個方面。

    此前,溫州民辦學校的辦學主體有10種,但均被定性為“非企業法人”。明明興辦的是教育事業,卻享受不到稅收、土地劃撥、財政補貼等各種優惠,同時還要承擔企業法人承擔的營業稅、所得稅等。正因如此,這些年民辦學校辦學越辦路越窄。

    新政最具首創性的莫過於提出分類登記管理辦法。溫州市教育局局長謝樹華説:“法人屬性錯亂是我國當前民辦教育發展困境的源頭性問題,民辦非企業這種‘非馬非驢’的登記辦法,造成了民辦學校享受的待遇極其不公。”

    實施分類登記管理後,溫州市心橋幼教集團首批選擇旗下的兩所幼兒園申報,新橋一幼申報為企業法人,澳美加實驗幼兒園申報為民辦事業法人。董事長徐炳興解釋説:“新橋一幼選擇企業,是因為民辦教育提倡特色、優質教育,一幼已經打出了品牌,我們希望能把特色保持下去。而澳美加申報民辦事業法人,我是希望能讓它參與到普惠教育中。”

    新政實施也為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僅過了一個月,就有10個民資項目投向了溫州教育,意向金額接近30億元。

    據悉,《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試點若干意見》和《浙江省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險辦理實施意見》、《擴大民辦高校辦學自主權試點意見》等舉措,已在浙江全省實施。(記者 王慧敏 顧春)

 
 
 相關鏈結
· 浙江實施學前教育資助制度 惠及低保家庭幼兒等
· 郝平在浙江宣講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
· 浙江將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等“同城同權”
· 浙江召開省屬企業領導人員警示教育大會剖析教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