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文化惠民春潮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興未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8日 07時23分   來源:人民日報

    2月,春寒料峭。

    全國“十二五”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從“十一五”已經實現歷史跨越的“村村通”向“十二五”的“戶戶通”邁進,使全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

    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研究編制的《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全國地市級城市將基本實現市市擁有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3億多城鎮居民和大量流動人口的基本文化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而另一重要的陽光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也提出了自己的遠景,實現從城市到農村服務網絡全覆蓋,入戶率達到50%,數字資源量達到530百萬兆字節。

    2012年是實現農家書屋工程全面竣工的決勝之年,新聞出版總署將確保2012年上半年基本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

    文化惠民,春潮涌動。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後,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正在由單個工程向覆蓋城鄉的綜合體系轉變,文化改革的成果正在惠及億萬群眾。

    政府投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十一五”期間,國家在貴州省共投入“村村通”建設資金63652萬元,貴州省投入36229萬元,共計投入建設資金99881萬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貴州省分別對貴州農村廣播電視投入最多的一項重大工程。貴州省副省長謝慶生介紹,“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投入村村通的資金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政府在公共文化中的主導地位,讓國家的財政支出不斷向文化傾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投入結構不斷完善。而政府投入的導向性非常明確: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傾斜;進一步向基層傾斜;進一步向群眾文化傾斜。2007年至2010年,全國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20%,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中央財政從2009年開始,兩年共投入5.8億元,對全國面積不達標的447個公共圖書館、1147個文化館進行修繕。

    根據剛剛公佈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無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或設施嚴重不足的地市,新建或改擴建一批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積極推動免費開放,並把進城務工人員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和出版物的譯製能力建設。

    免費開放,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春節期間許多市民選擇了到博物館和美術館過年。據統計,上海博物館春節期間平均每天的參觀人數都保持在萬人左右。而上海美術館今年春節期間共接待觀眾13892人次,去年春節,這個數字為5295人次。參觀人數的差距一方面是因為美術館實行了免費開放,另一方面是因為按照上海市“十二五”重大文化設施建設的規劃,上海美術館今後將遷往世博園區的中國館,這個舊址將不復存在。

    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告訴記者,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最早是從博物館免費開放開始的,至今已有1804個公共博物館實現了向社會免費開放。從2008年到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專項資金已達82億元。 2011年1月,文化部、財政部下發了《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的意見》,並全面部署免費開放工作。2011年,中央財政用於撥付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經費約為18.23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3月至10月,全國各級文化館免費開放服務人次514.45萬,比2010年全年增長19.7%,各級公共圖書館到館人次4.27億,比2010年全年增長30%。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進一步研究推進文化宮、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政策和措施。

    創新機制,提供不竭發展動力

    文化部與財政部聯合實施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正在取得初步進展。2011年年底,山西省長治市被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城市,全市132個鄉鎮全部建成了綜合文化站,3452個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村文化活動室,已建成農家書屋2542家,基本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

    按照文化部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在全國東、中、西部創建一批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社會力量也是創辦公共文化服務的有益補充。為鼓勵和扶持農民自辦文化,各地文化部門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強農村業餘演出隊、業餘電影放映隊、農村義務文化管理員以及社區文化指導員等業餘隊伍的培訓,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等,支持農民群眾興辦農民書社、電影放映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使是國家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也將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吸納有代表性的社會人士、專業人士、基層群眾參與管理。

    事實上我們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站,這些年也都在變革服務方式,依託互聯網開展遠程服務、開展數字化服務。“過去我們理解的公共文化服務就是吹拉彈唱,現在公共文化服務必須依託數字化網絡的建設。比如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大力推動的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這是數字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到2015年,要在全國所有的鄉鎮、街道、社區實現免費的、綠色的公共上網空間的全覆蓋。”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説,“公共文化服務今後會成為一個網絡體系,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是孤島。”

 
 
 相關鏈結
· 文化部發佈“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 從"跟跑"到"領跑"—貴州"十二五"開局"突圍"之路
· 中辦國辦印發國家"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 北京初步形成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格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