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幟--寫在學雷鋒活動49週年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02日 16時49分   來源:新華社

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幟
——寫在開展學雷鋒活動49週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賈永、曹智、徐壯志)他的品德,感染了千千萬萬追求真善美的心靈;他的精神,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他的名字,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他的事跡,載入了史冊並給歷史以持續不斷的影響……

    他就是雷鋒,一位把名字寫在億萬人心中的青年人,一位人民軍隊平凡而偉大的士兵。

    偉大的號召——在黨中央的持續倡導下,學雷鋒活動始終煥發出勃勃生機

    雷鋒的精神産生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雷鋒的思想、作風和品德,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表了新中國成立後昂揚向上的時代風尚,彰顯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先進本色。

    1962年8月,雷鋒犧牲後,他的先進事跡通過報刊、電臺傳播到了全國各地,也牽動了中南海的目光。

    1963年2月22日,在接到《中國青年》雜誌“學雷鋒專輯”的題詞請求時,日理萬機的毛澤東欣然提筆,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説:“學習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事跡,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在同當時的中央軍委領導同志談起學習雷鋒先進事跡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説,向雷鋒同志學習也包括我們。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報刊在醒目的位置上,同時刊發了毛澤東的題詞手跡。幾天之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也陸續發表……

    偉大的號召如同春雨般滋潤著人們的心田,一場轟轟烈烈的向雷鋒學習活動迅速席捲全國。雷鋒和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道,從此成為中國人所熟知、所敬佩、所學習的榜樣……

    十年浩劫中,“四人幫”一夥對社會風氣的敗壞,使身處逆境的鄧小平心中十分不安。

    1975年7月14日,第二次復出後的鄧小平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説:過去軍隊同志坐公共汽車,向來是給老人、帶娃娃的婦女讓座位的,現在有的不讓了。有個戰士坐車,一位婦女抱著娃娃,他不讓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邊有位老人説,雷鋒叔叔不在了。從這個事情上是可以看出問題的……如果認為這些無關緊要沒有警覺,那是很危險的。

    兩年之後,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再次提到了雷鋒。他説:“1975年,我講過,‘雷鋒叔叔不在了’,‘四人幫’對此大肆攻擊、誣衊。其實,這不是我的話,是老百姓的話。”

    面對時代的需要,黨中央傾聽著人民的呼聲,在神州大地上再度奏響了學雷鋒的新樂章。

    改革開放,國門打開。在新舊生活方式、新舊道德觀念的尖銳撞擊下,商品社會奉行交換原則,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還要提倡嗎?注重個人發展的時代,雷鋒的“螺絲釘”精神還值不值得弘揚?

    對此,時代的回答是: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需要雷鋒式的奉獻精神,經濟的發展呼喚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雷鋒精神重放光芒。學英雄業績,走英雄成長道路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在全國、全軍範圍內普遍展開。為現代化建設貢獻終身,捨己為人、熱心助人的社會風尚蔚然而起。

    歷經十年心靈磨難的人們驚喜地説:雷鋒叔叔回來了……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學雷鋒活動也面臨著新的困惑:在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日益多樣化的時候,還要不要開展學雷鋒活動,如何開展學雷鋒活動?

    “雷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共産主義光輝思想相結合的時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這是黨中央的號召,更是歷史實踐的反復證明。

    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絡的決定》,要求全體共産黨員帶頭學習雷鋒。

    1990年3月5日,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為雷鋒題詞發表27週年之際,首都各大報刊同時發表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為雷鋒的題詞。

    這一年的10月29日,江澤民來到雷鋒精神的發祥地撫順。在與雷鋒生前所在團官兵座談中,他親切地説:雷鋒出在你們團,但是他的寶貴遺産應該是屬於全軍的,屬於全黨的,屬於全國人民的……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黨中央的倡導和推動下,與時俱進的學雷鋒活動猶如一把不熄的火炬,在中華大地廣為傳遞,放射出了更加奪目的光彩。

    穿越漫長的歲月時空,學雷鋒活動進入到了新世紀新階段。

    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背景下,面對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滋生蔓延,面對時有發生的貪污腐化、損公肥私、唯利是圖現象,面對一些領域的道德失范,如何激勵人們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個人與集體等方面的關係,進而形成學習先進、抵制邪惡的良好社會風尚,助推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緊緊地同人民站在一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學習雷鋒精神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新世紀新階段思想道德建設。

    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莊嚴號召全黨“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黨中央還明確提出,學雷鋒活動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結合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活動的內容和方式等不斷改進、創新和完善。

    為深刻轉型的社會構建一個精神家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又一次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推動學雷鋒活動走向常態化……

    從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到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評選表彰全國道德模範到舉辦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從注重發揮青少年的生力軍作用到廣泛開展社會志願服務……與時代同行,與文明同在,21世紀的學雷鋒活動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經受住了重重歷史考驗,學雷鋒活動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度裏經久不衰。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雷鋒精神,在半個世紀中,始終為一代代中國人所銘記、所追隨……

    永遠的榜樣——融入民族血脈的雷鋒精神,滋養著億萬中國人的心靈

    雖然只有22年的短暫人生,但雷鋒的精神卻如同一面旗幟,歷經風雨始終飄揚在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就在雷鋒犧牲的那一年,一個叫劉英俊的青年入伍了,這位和雷鋒同樣年輕的戰士,把“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刻在了自己勞動用的鋤頭上,也刻進了自己的心裏。

    他在連隊是“業餘修理員”,在醫院住院是“勞動休養員”,在出差途中是“義務勤務員”,在部隊駐地是附近小學的“校外輔導員”;而當驚馬危及群眾生命時,他毅然選擇了人生的最後一個角色——“群眾生命的守護員”……

    離開雷鋒的日子裏,“雷鋒”卻從未離開。如同劉英俊一樣,不同時代的“雷鋒”,在自己的人生實踐中,用已經養成的習慣或義舉,為“雷鋒精神”這面旗幟塗抹上一道又一道亮麗的色彩——

    這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車站看守煤堆,每天都要貓著腰用手將漏在石縫裏的煤一點一滴地摳出來。她不嫌臟,不怕累,唯恐幹得不多,在走向生命終點的時候她向組織提出的唯一要求仍然是“讓我上班”。她助人為樂,是出了名的“活雷鋒”,身患癌症期間,仍然堅持為五保戶、軍烈屬老人送煤送糧打掃衛生……她就是“黨的好女兒”趙春娥。

    這是一位被人們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共和國軍人——廣州軍區空軍後勤部原副部長朱伯儒。有人落水,他跳進湖中;隧道塌方,他捨己救人;他以雷鋒為榜樣,義務贍養孤寡老人;他勤儉節約,卻先後接濟了數十位生活困難的群眾和戰士。1984年5月4日,鄧小平題詞勉勵:學習朱伯儒同志,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産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還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領導幹部孔繁森。他兩度赴西藏工作,每次下鄉總要接濟困難群眾,有時不到半個月,工資就所剩無幾。他領養3個孤兒後,經濟更加拮據,不得不靠獻血補貼家用。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就先後獻血900毫升。與此同時,他扶貧濟困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1994年,他因車禍犧牲,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

    從長江到嫩江、松花江,1998年夏,一場史所罕見的特大洪水洶洶而來。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面臨巨大威脅的時刻,成千上萬個“雷鋒”站了出來——在九江,為堵泡泉群,村民們把自家的棉絮全拿了出來,缺少木料時,他們又帶頭拆去自家的門板;在大慶,數萬農戶不顧自家房屋倒塌,堅守大堤;在湖北,為了保衛大堤,當地群眾掘開了堅守了一個多月的民垸,把洪水引向了家園……

    在湖北公安縣大堤上,帶病堅持搶險的戰士李向群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這位從小學時就立志向雷鋒學習的70後青年,用自己20歲的生命踐行了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追求。

    李向群不是孤立的存在,和他站立在一起的是千千萬萬個“雷鋒”。當徐洪剛在人民生命財産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與持刀歹徒展開殊死搏鬥;當徐虎背著水電維修工具包,騎著自行車,穿梭在上海的街巷深處;當李素麗在三尺票臺和車廂服務中,把真情和微笑送給四面八方;當鄉郵員王順友在山高路陡的雪域高原獨自奔波,無一遺漏地把一封封郵件送到人們家中……人們發現,雷鋒就在我們身邊。

    這是一個歷史不會忘記的春天——2003年春天,當肆虐的“非典”在明媚的春光下給人們投下死亡的陰影,面對不明的危險病菌,成千上萬衛生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迎擊“非典”,創造出了成功抗擊“非典”的人間奇跡。

    這是撼人心魄的畫面——當汶川特大地震的消息傳開,他們從天南地北自發趕來,穿著各式服裝,操著各種口音。他們中有啃著大餅前來救災的12位沂蒙山人,有帶來10萬元保障現金的河北省棗強縣芍藥村村民“愛心救援隊”,有來自唐山的農民“十三義士”,有滾雪球般不斷壯大的“老兵志願隊”……14.6萬自發而來的志願者和災區黨政軍民一起,用勇敢、愛心、堅毅與執著書寫著中華民族在大災大難中的心靈史。

    在北京奧運會,在上海世博會,在廣州亞運會,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在甘肅舟曲泥石流的救援現場……到處都有“雷鋒”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撐起180個家庭的天,用6萬毫升鮮血挽救75條鮮活的生命,用30年執著的無私奉獻激發身邊5000多人的愛心……在雷鋒已經離開我們半個世紀的今天,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工人郭明義,以自己的凡人善舉感動了整個中國,再一次為人們見證了“雷鋒精神”的深度和廣度。

    2010年10月,胡錦濤高度評價郭明義“是助人為樂的道德模範,是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

    而開展多年的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感動中國”等一系列人物評選活動,則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雷鋒”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雷鋒精神與其説是繫於雷鋒一人,不如説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譜係。就在一年前,人稱“最美媽媽”的吳菊萍、“拾道德之荒”的陳賢妹、一諾千金的重慶“棒棒哥”鄭定祥還不為人知。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或是偶然的機緣,或是既定的方向,他們走到了人群的前臺。在“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評選活動中,一名網友了解他們感人的一幕幕後,用充滿深情的筆觸寫道:

    善行不分大小,好人不分長幼。好人的美德已深深紮根于我們的社會,雷鋒精神已靜靜融入我們民族的血脈……

    正如這位網友所看到的,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續寫了屬於自己時代的“雷鋒日記”,匯聚成盪氣迴腸的“中國精神”。

    不朽的豐碑——寓偉大於平凡的雷鋒精神,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寶庫

    從1963年毛澤東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近50年波瀾壯闊的歲月轉換,是什麼力量,讓一位年輕士兵的人生傳奇,至今仍在神州大地處處綻放?

    早在1993年,胡錦濤就曾深刻指出:一個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産黨員,能夠贏得億萬人民如此崇高和長久的敬意;一個普通的戰士所表現的高貴品質,能夠激勵幾代人的健康成長;一個群眾性的活動,能夠在幾十年曆史進程中延續不斷,影響一個時代的社會風尚,這表明雷鋒精神對於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過去具有、現在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雷鋒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是時代精神的昇華,也是對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談起學雷鋒活動,撫順市雷鋒精神研究所所長翟元斌認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不久,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亟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和道德風尚。這,正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全社會倡導和推動學雷鋒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如同人類精神史上所有的經典一樣,雷鋒精神從來就不是一種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條,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精神標桿。在雷鋒成長的年代,國家剛剛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國民經濟遇到了嚴重困難,國際反華勢力又不斷向中國施加壓力……艱難時期,尤需眾志成城、共渡難關的信念,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雷鋒身上,黨中央看到了億萬人民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人民大眾找到了渡過難關的信心和力量。而這,正是雷鋒精神能夠迅速引起心靈共振的重要原因。

    歷史已經走過了近50個年頭,歷經了十年動亂,跨越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改革,中華民族邁上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學雷鋒活動有過高潮,也有過挫折,但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傳承體現真善美的雷鋒精神,始終是社會的價值呼喚,時代的道德理想。

    雷鋒精神,來源於黨的理論的哺育,來源於社會實踐的鑄就,也來源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照雷鋒精神,我們發現,它與中國古代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者愛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操,“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平等互助觀念,“扶貧助困”的助人為樂風格,“自強不息”的堅強意志,“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以及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優秀品德等等,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作為對中國歷代勞動人民和英雄豪傑優秀思想品德的批判繼承,雷鋒精神是對民族精神一種新的飛躍和質的昇華。因其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從而也就有了強烈的實踐性。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裏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我活著就是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1962年8月10日,因公殉職5天前,雷鋒在最後一篇日記中仍然寫道:“今後,我要更加熱愛人民和尊敬人民,永遠做群眾的小學生,做人民的勤務員。”

    這些都是雷鋒留下的感人至深的名言,更是他短暫人生不斷踐行的道德準則。翻開《雷鋒日記》,朗誦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嶄新時代的道德嚮往,體悟出一種撼動人心的精神力量。

    對自己摳門對別人大方,攢錢捐給災區,送給有困難的戰友,時常義務勞動,在火車上幫旅客端茶送水……雷鋒帶來的“溫暖”,純潔而又透明,簡單而又平凡,卻抵達人心。他愛照相,曾在天安門前騎摩托留影;他愛美,穿皮夾克,留過“劉海”;他愛生活,會採摘野花插在玻璃瓶裏裝點房間……雷鋒的形象有血有肉。

    真誠、善良、友愛的雷鋒,在幾代人的口中,一直是“雷鋒叔叔”,可親又可近。“平凡的仁者”雷鋒,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用一腔對祖國、對人民的摯愛,矗立起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

    平凡仁者,人皆可學。在綿延不絕的學雷鋒活動中,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或許是為搶救落入糞池的掏糞老農而獻出24歲生命的大學生張華,或許是40年甘當“老人小棉襖、殘疾人手中拐杖”的孫茂芳;或許是艱難蹬行“支教三輪車”的白芳禮,或許是自籌資金創辦鄉村圖書館的年輕白領李英強……

    他們又是群像。有時,他們冠著“雷鋒”的字樣,以“學雷鋒小組”“雷鋒車隊”“雷鋒編外團”的名義活躍在人民大眾之中;有時,他們是“志願者”,是“義工”,他們在“多背一公斤”,他們在義務支教,他們在為遠方孩子的午餐捐出雖然不多卻溫暖的錢款……

    在一代又一代“雷鋒”傳承接力的道路上,這些最為普通的人們,在人生實踐中發揚光大著“雷鋒精神”,凝聚起“雷鋒精神”堅固的內核: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深入人民意識,紮根群眾心中,雷鋒精神已經成為億萬中國人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的旗幟。當為人民服務的人物涌現時,人們稱讚他為雷鋒;當人與人關繫緊張的時候,人們想起了雷鋒;當社會風氣出現問題的時候,人們呼喚雷鋒……跨越近半個世紀,雷鋒精神始終是我們社會取之不竭的精神寶庫。

    今天,行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征程上的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正在從事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在這樣的時代,提倡和發揚雷鋒精神,全社會就會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化成排山倒海的創造力,從而開創中華民族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讓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2月29日,受表彰的“雷鋒之星”在大會上領獎。當日,雷鋒家鄉長沙市望城區各界人士2000余人集會,表彰該區49年來在雷鋒精神引領下涌現出來的49名“雷鋒之星”。新華社記者 白禹 攝

劉雲山在第九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上強調  
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共建文明道德風尚 
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提供有力思想道德支撐

    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記者 隋笑飛)2月28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舉行第九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出席論壇並講話,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激揚人民心中蘊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煥發人們建設文明風尚的巨大熱情,把公民道德建設不斷引向深入,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撐。 >>>詳細閱讀

兩部門部署“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志願服務”工作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 隋笑飛)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今天在北京召開視訊會議,研究部署“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志願服務”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志願服務活動擺在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很重要很重要的位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以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建立完善參與廣泛、形式多樣、活動經常、機制健全的社會志願服務體系,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培育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尚,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廣西部署“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 民航局發出通知部署開展學雷鋒活動 做好5項工作
· "全國公安機關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實施意見"制定
· 全國公安機關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電視電話會召開
· 接過雷鋒的"方向盤"--記溫嶺客運站駕駛員舒幼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