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鄴城遺址發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最多佛造像埋葬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9日 20時0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廖翊)一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不久前在河北鄴城被發現,共發掘佛教造像2895件(塊)。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于2012年春節期間在河北省臨漳縣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發現了這一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日在京舉行發佈會,宣佈了這一重要考古發現。

    據介紹,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有題記的超過百件,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根據造像特徵、題記等初步認為,這批佛像造像時代主要是東魏北齊時期,另有個別北魏時期及唐代風格造像。主要有以下特徵:

    其一,埋葬坑位於鄴城南外郭城區內,地層堆積、打破關係明確,造像時代特徵顯著,為今後研究東魏北齊鄴城的都城制度、中國古代歷史上滅佛運動和痤埋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線索。

    其二,所出土的2895件(塊)佛像造像,埋葬位置清晰準確,層位關係具有科學記錄,為目前所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其三,出土佛像造像工藝精湛,造型精美,類型多樣,題材豐富。多數為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單體圓雕的佛和菩薩。主要題材有釋迦像、彌勒像、釋迦多寶像、思惟太子像、觀音像、雙菩薩像等。多數造像保存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北朝晚期鄴城作為北方地區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

    其四,這批佛像造像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和唐代,各時期紀年明確,時代前後銜接,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鄴城地區佛教造像的類型和題材提供了可靠的標本。

    “這是中國佛教考古的重要發現,是古代中國藝術史的重要發現,是中國南北朝時期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現,對研究佛教在中國北方的興廢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對研究佛教的東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評價道。

    鄴城遺址考古隊首任隊長、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光冀表示,此一重要發現僅只是田野發掘工作的開始,隨著考古工作的進一步展開,相信將來還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相關鏈結
· 中國社科院發佈首部《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
· 中國社會科學網英文頻道上線 擴大社科院影響力
· 社科院藍皮書:我國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再超城鎮居民
· 社科院“中國社科智訊”啟動社會科學信息平臺
· 社科院發佈産業藍皮書:廣東最具産業國際競爭力
· 社科院聲明未主辦"博鰲論壇—中國企業合作年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