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春華秋實 譜寫新篇—基層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調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04日 18時1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4月4日電(記者 許曉青、孫麗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後,2012年《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回顧改革實踐之路,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的要求,我國文化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齊頭並進、空前繁榮。

    文藝創作百花齊放精品迭出

    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原本是電影淡季,但今年走進全國各地的電影院線,人們發現風格迥異國産片及合拍片已是“春色滿園”。《星星的孩子》《車在囧途》《繡花鞋》等新片令人目不暇接。儘管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即將攜3D概念上演“王者歸來”,但中國國産電影顯然是底氣十足、毫不示弱。

    “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中國首映,上海影城的排片表上只有它一枝獨秀,大廳小廳全排滿,創紀錄的高票房保持了十多年,不過這樣的紀錄,最終還是在2009年被我們的國産大片《建國大業》打破。”上海影城總經理朱春豪自豪地説。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後創建的首家多廳影城,上影集團下屬上海影城是見證中國電影産業改革與發展的一扇窗。

    2002年,中國電影票房不足10億元,國産片年産量僅百部左右,全國城市影院銀幕也就1400多塊;伴隨文化體制改革步步深入,到2011年,中國電影年産量達791部,票房131.15億元,銀幕超過9000塊。從星羅棋佈的城市社區文化中心到星火燎原的鄉村電影放映點,花5元至30元不等,就能看到《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唐山大地震》《辛亥革命》等國産大片的“陽光場”。

    不僅電影創作出現“井噴”,近年來,在全國文藝界涌現了一批精品佳作,歌劇《圖蘭朵》、京劇《貞觀盛事》、川劇《變臉》、話劇《立秋》、舞劇《大夢敦煌》、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電視劇《亮劍》等都是傑出代表,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體制改革催生的“嬰兒”。

    2011年,四年一屆的茅盾文學獎揭曉,張煒《你在高原》、劉醒龍《天行者》、莫言《蛙》、畢飛宇《推拿》、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最終問鼎。評委們指出,長篇小説的興盛是新世紀中國文學復興的縮影。

    著名作家王蒙在談及文化體制改革時曾多次強調,一定要創作出真正受人民歡迎的文藝作品。

    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也兼顧了人民群眾雅俗共賞的多元需求,近年來話劇、相聲、東北二人轉等演出持續升溫。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國字號”軍團精品迭出,北京人藝推出的明星版《原野》《窩頭會館》一票難求。與此同時,一批來自民間的小劇場工作室十分活躍,《戀愛的犀牛》《21克拉》等在京滬等地場場爆滿。

    激發每個文化人的藝術活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激發每個文化人的藝術活力與潛能,是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一環。

    2011年,西方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首次推出中文版,在各地巡演190場,吸引了逾25萬觀眾、創下8000萬元的高票房。鮮為人知的是,這支生龍活虎的音樂劇團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首次“跨界”的電視人。

    “電視人也完全有能力做好音樂劇,符合國際慣例的公司化運作模式激發了大家的創造力,也鍛鍊了面對市場的膽量。”全程參與製作《媽媽咪呀》的亞洲聯創公司副總經理馬晨騁告訴記者。這位“80後”電視人2012年又馬不停蹄地投入了中文版音樂劇《貓》的製作。

    改革越深入,行業發展就越有動能。在長春、在上海,老一輩電影人還依稀記得當初剛剛宣告改革試點時的憂心忡忡。一眨眼10年過去,“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過渡法”“扶上馬、送一程”的轉企改制,兼顧了各方利益,得到了各年齡層從業人員的理解。

    199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在政府支持下踏上改革征程,傳統事業單位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隨後全國電影系統的第一家電影主題公園、第一個農村電影創作基地等都誕生於此。

    2004年,上影順利完成涉及下屬11個事業單位、2545名職工的整體轉企改制工作。2011年,上影集團全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9億元,位居全國同行前列。

    2011年,上影、長影等共同出品的電影《辛亥革命》,探索了一條新的市場化之路,其藝術感染力獲得肯定。目前依然活躍在一線的老電影人坦言,“精神頭比年輕時還足”。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教授分析,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有文化單位的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大量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源涌入文化産業領域,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航母”追求自信自強

    統計顯示,“十二五”規劃起步之際,全國已登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4千多家,核銷事業編制18萬個以上。出版發行、影視製作等領域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國有文藝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社改革取得積極進展,2118家國有文藝院團中已有590家完成轉制,地方3000多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已有595家完成轉制。

    改革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通過轉企改制和資源重組,一批具有龍頭地位的文化“航空母艦”初具雛形。截至去年三季度,全國已組建了50多家演藝集團公司。

    文化“航母”不僅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産品,還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十一五”期間,《印象劉三姐》《功夫傳奇》《喜羊羊與灰太狼》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文藝作品引起世界關注;“孔子學院”“中國文化年”“感知中國”等一系列文化“走出去”的品牌,在海外知曉度和口碑明顯提升;一批有實力的國有和民營文化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今年4月即將開幕的倫敦書展上,已擁有200多個品種、覆蓋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流圖書市場的“文化中國”叢書,將再次代表我國出版界參展。這個由上海出版界精心培育近10年的圖書品牌,形成了“墻內開花墻外香”的良好效應。

    出版發行體制改革一直走在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前列。安徽出版集團在推進體制改革過程中,赴俄羅斯、東歐等地設立印刷工廠、分銷渠道等。總裁王亞非説,轉企改制、上市融資是增強企業活力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推動文化“走出去”。

    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文化貿易繼續顯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核心文化産品進出口總額198.9億美元,同比增長21.4%。文化服務進出口77.6億美元,同比增長36%。聯合國五大機構發佈的“創意經濟報告”指出,中國創意産品出口增長“引人注目”,已佔全球市場的五分之一。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17日至18日在太原舉行

    新華社太原2月18日電(記者 隋笑飛)2月17日至18日,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太原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對會議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三加快一加強”要求,以組織實施《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加快進度、鞏固提高、重點突破、全面推進,毫不動搖地把文化改革發展繼續推向前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會議並講話。

    李長春在批示中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取得豐碩成果,有利於文化科學發展、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日益完善,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進一步發揮,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經過這些年的探索,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開創了文化建設新局面。 >>>詳細閱讀

四部門通報表彰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

    新華社太原2月17日電 2011年以來,各地各部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部署,緊緊抓住文化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力推進、狠抓落實,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表彰先進,發揮典型示範作用,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深入開展,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決定對已基本完成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任務、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成效明顯的17個省(區、市)和148個市(州、盟)予以通報表彰。

    中宣部等四部門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學習借鑒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地區的寶貴經驗,加大力度、加快進度、鞏固提高、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力爭如期完成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進一步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推動創作生産又好又多文化産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江西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動員大會在南昌舉行
· 文化部貫徹落實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
· 文化部:確保如期完成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
· 江西省召開會議研究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
· 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舉行
· 李長春對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批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