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5月14日電(記者夏冠男)“在基層待的時間有時候比在家的時間都長!”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鎮委委員、紀委書記林武整理著信訪材料,準備下村調解矛盾。“你看我們這裡辦公室人少,並不是慵懶散漫,而是都走出去,到村裏當‘服務員’啦!”
林武形象地把幹部下到各村各戶了解民情比作“為群眾送服務”,鎮幹部自然而然就成了“服務員”。嘉積鎮為了切實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制定了“幹部駐村入戶”制度:全鎮70多名領導幹部都有對口聯絡點,其中主要領導每人負責3個聯絡點、普通幹部負責1個,對全鎮47個村委會實現全覆蓋。
林武説,對口聯絡並非“有事才去”,全體駐村幹部必須對所駐村進村入戶了解民情,每週不少於3天;要求幹部“身到”還要“心到”,要走家串戶,在和群眾拉家常中聽取群眾意見、發現矛盾苗頭,還要探索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好路子,為民排憂解難。
顏業群是瓊海市溫泉鎮雅洞村委會村民,一直跑運輸,後來下崗失業,又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甲亢等病症,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每個月收入不足1400元,還要養活沒有工作的兒子,生活非常困難。在一次下鄉走訪中,瓊海市駐村幹部得知這一情況,在第一時間把情況向上彙報。最後,海南省信訪局主要領導得知情況後專門下村慰問,並批准下撥2萬元的信訪專項救助資金。“我的情況不算是最壞的,但是沒想到還能得到省裏的資助。感謝駐村幹部,他們才是我們的‘知心人’!”不善言辭的顏業群激動地説。
嘉積鎮政府的管理制度手冊裏,明確規定了鎮幹部的工作職責。除了完成鎮政府分配的本職工作,還要求做好“四五六八”:“四上門”要求幹部逢村民患重大疾病、違規劣跡人員幫教、天災人禍和生産生活有困難必須上門;“五必到”要求村當日活動、重要會議、重大決議等必須到場;“六走訪”要求幹部走訪村中各類人員;“八到戶”要求幹部到戶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到戶調解民事糾紛、到戶幫助發展生産等。“一系列硬性規定讓幹部自覺沉在基層,不知不覺中就和百姓結成對子、交上朋友,官僚主義作風自然就消失了。”嘉積鎮黨委組織委員助理王李俊説。
不光在嘉積鎮,瓊海市的其他鄉鎮也把幹部下基層轉作風、領導幹部大下訪作為一項長效機制固定下來。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瓊海各地還創新服務模式,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基層群眾實現訴求“零距離”。
瓊海市萬泉鎮面積161平方公里,下轄17個村委會、214個自然村,全鎮3萬多人口。近年來,鎮上各類經濟糾紛層出不窮。僅去年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糾紛需要調解。為此,萬泉鎮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綜治中心,由司法、公安等多部門幹部組成一線調解隊伍,老百姓無論有什麼糾紛和矛盾,都可以直接到綜治中心進行反映。
萬泉鎮黨委書記蔡耿耿説,成立一個大的綜治中心,把信訪、維穩、調解等部門整合在一起,集中提供“服務”,來自基層的聲音多了,幹部看到的情況更真實了,解決問題也更用心了。
據瓊海市信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瓊海市通過一系列領導幹部下基層、大下訪活動,搭建起幹部和基層群眾的“連心橋”。“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已經逐漸成為瓊海各級領導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密切幹群關係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