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農技幹部下基層縮短技術入戶"最後一公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17日 12時1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5月17日電(記者鄒欣媛、鄭一晗)“明天有六七級的大風,把你家的大棚壓好了,有什麼問題及時聯絡我。”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農牧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站長王鋒用電話通知了幾個農戶後,直奔立崗村的溫室大棚,打算幫助農戶做好災前準備工作。

    今年2月,王鋒從賀蘭縣農牧局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來到立崗鎮挂職服務。這位幹了20年農技推廣工作的高級農藝師走到了田間地頭,“零距離”為鎮上的群眾進行農業技術指導,把技術送到農戶手上。

    農民王成仁告訴記者:“以前都是自己琢磨,現在預報有雨雪天氣時,王鋒站長都跑過來和我們一起給大棚壓膜,三天兩頭過來指導我們打藥、施肥、灌水。農技幹部就像我們的技術管家,服務到家了。”

    在下基層的過程中,王鋒發現有些農戶在水稻種植中只圖産量而不注重品質,導致效益低下,便幫忙引進了優質有機稻,改人工插秧為機械插秧,並對秧田管理的各環節給予技術指導。同時,他還幫合作社聯絡到北京、廣州等地的客戶,拓寬了稻米的銷售渠道。今年,他參與營建的稻田養蟹基地面積擴大了6000畝,每畝增收400多元。

    “原先我們的大米價位低、市場狹窄,現在精加工的大米已經打入了高端市場。”京星水稻産銷專業合作社社長徐永鵬告訴記者。

    群眾只要有農業技術方面的困難,通過“12396農科信息服務熱線”就能直接接通農技幹部專家的手機。“近幾年,立崗鎮新建的大棚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多,但接到電話諮詢技術難題我都盡力解答,電話裏説不清的就親自跑一趟。”王鋒説。

    從今年開始,寧夏3.9萬名區、市、縣、鄉四級機關幹部下基層、解民憂、幫發展。像王鋒一樣,大量機關農技幹部帶著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從辦公室的案頭來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幫助群眾走上致富路。

    縮短科技“最後一公里”不僅要事無巨細還要點面結合。自治區農牧廳幹部許玉生今年1月下派到海原縣賈塘鄉王塘村,發現村裏草畜産業科技含量低,要提升生産效率,標準化種植必不可少。

    除了點對點指導農民學技術,許玉生從2月份就開始測土、配方,幫助村民落實優質紫花苜蓿種子,新建標準化種植基地2600畝,並請來海原縣農牧局和自治區草原站的幹部專家對標準化生産進行指導。考慮到很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他就把標準化操作手冊“翻譯”成通俗化的語言,印成材料發給農民。這些材料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明白紙”。

    村支書李踴忠説:“下鄉幹部帶著我們實現了標準化種植,現在每畝地可以享受國家100元補貼和1.5公斤優質種子,不僅幫助我們學會了技術,還帶來政策。”

    今年33歲的田進財是個回鄉創業青年,在興辦養牛場的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困難。許玉生得知情況後,幫他聯絡、爭取到了小額擔保貸款,還聘請專家為包括田進財在內的畜禽養殖戶講解技術。如今,田進財的養牛場規模從100多頭牛增加到300多頭。

    “幹部下基層,帶來技術、關心和鼓勵,對農民的幫助和影響深遠持久。”田進財説。

    許玉生認為,農技幹部專家下派到基層,既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在機關單位工作的優勢,幫助農民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又可以在農業生産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經驗和技能,發現基層存在的新問題、新動向,更加有利於他們日後工作的開展。 

 
 
 相關鏈結
· 內蒙古河套地區:廣泛推行新農技 力促糧食增産
· 內蒙古農區:農技服務進大棚 農民吃了“定心丸”
· 科技部副部長:構建"三位一體"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 西藏日喀則重視農技推廣 保增産增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