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戰再次拉開帷幕。苦讀12年的數百萬學子們將通過高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經歷人生的第一次涅槃。
談起2012年的高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話題呢?有哪些關鍵詞進入人們的視野?
關鍵詞:生源銳減
4年考生下降135萬,高校面臨挑戰
915萬名,這是今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的報名總數,比去年減少2%。而與2008年最高峰時的1050萬報考人數相比,銳減了約135萬人。
事實上,2008年以後,高考報名人數就一直在下降。
日前發佈的《2012中國教育在線高招調查報告》分析表示,考生人數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2008年後,18歲適齡人口快速下降,直接導致報考人數逐年減少。同時,出國熱也分流了一部分考生。從2007年開始,出國留學人數已經連續4年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長,去年出國留學人數已達34萬。有數據顯示,今年這一群體將超過43萬。
在報考人數下降的同時,高校招生計劃卻依然呈增長的態勢。從2008年的近600萬,已增長到今年的685萬。
在這一減一增的剪刀叉效應下,高考計劃錄取比例快速增長,從2008年的57%,躍升至2012年的預計75%,比去年增加近3個百分點。
實際錄取比例更高。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有23個省市實際錄取比例已經達到78.7%,10個地區超過85%,海南和吉林兩個省超過92%。
生源的減少和錄取比例的增加讓高考這座獨木橋變得寬敞,這是考生的幸事。然而,對於高校,特別是處在高等教育金字塔底端的院校來説,卻意味著相當的挑戰。
關鍵詞:高考扶貧
造血式人才扶貧體現教育公平
“高考扶貧”無疑是2012年最值得關注的高考話題之一。
從今年開始的5年內,國務院確定的21個省區市的680個貧困縣約1萬名學生將成為“國家扶貧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受益者,以單報志願、單設批次、單獨劃線的方式考入大學。具有貧困地區戶籍和當地高中三年學籍、符合當年高考報名條件的學生,均可填報專項計劃志願。
今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5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通知》,做出如上規劃。5月,雲南、陜西、新疆、貴州、河南、湖北、重慶等地先後頒布了定向招生計劃,清華等名校也加入到這一計劃當中。
教育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林蕙青表示,實施專項計劃後,上一本錄取高校的人數預計增加約10%,貧困地區考生一本錄取率與中西部平均錄取率差距將由2011年相差1.4個百分點減少至相差0.7個百分點。
教育資源分佈的不均衡一直備受詬病。而今年專項計劃的實施,則被視為是在促進在教育公平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指出:“這項政策有利於打破日益板結化的社會結構,讓貧困地區的考生有更多的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的命運。”
關鍵詞:南科大招生
8省招收180人,創新招生模式促進招生制度改革
距離高考不到10天時,被外界稱為中國高校改革試驗田的南方科技大學,終獲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並招生”。自5月30日起,66歲的校長朱清時開始了10天8省的招生宣講。
按照計劃,2012年南科大面向廣東、山東、四川、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8省應屆高中畢業生進行自主招生,共計180人,全部為按理工科大類提前批次錄取,入學兩年後分專業。招生將採用“基於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高考成績佔60%,高中階段的平時成績佔10%,南科大組織的復試成績佔30%,最終按考生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南方科技大學山東招生組組長張賢科表示,復試部分是筆試,主要考理解能力、想象力、洞察力、記憶力等。“我們這個復試類似‘智商測試’,考的是學生的天賦,因此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希望以此給普通高中、農村中學學生一個平等的機會,讓天賦不至於被埋沒。”朱清時説。
“這麼招,中國的高考才有希望。”被稱為國內教育界“第一個吃螃蟹”的朱清時説,他的畢生理想就是建一所能回答“錢學森之問”的大學。
相關專家表示,儘管面臨著爭議,但南科大的創新招生模式對於招生制度改革而言仍有相當的啟發意義。(楊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