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紫荊花開十五載——“一國兩制”光輝映耀香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7日 07時05分   來源:人民日報

    “好吧,我們錯了。”國際權威財經雜誌《財富》開篇坦承。

    時間回溯到1995年6月26日,當期美國《財富》雜誌出版,封面報道的題目是“香港之死”,作者路易斯·克拉爾用“玩完了”判定這座城市的未來。

    然而,12年後,香港回歸10週年,同一本雜誌,出現了本文開頭的字樣:另一位撰稿人,在題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裏表示,1995年的“預言”完全錯誤。新的預測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將會持續繁榮。

    時至今日,又一個5年過去了。幾天之後香港就將迎來回歸15週年。東方明珠櫛風沐雨,活力之都光彩奪目。回到祖國懷抱15年的香港,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

    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國兩制”下原有經濟、社會制度、生活方式不變的香港,更是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市民擁有更多權利和自由的香港。

    15年,香港活力不減、更上層樓

    香港國際機場,一架架飛機騰空而起、呼嘯而降。今天,香港機場仍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青衣島9號貨櫃碼頭,一隻只集裝箱堆疊碼放,吊機起起落落。今天,香港仍是世界一流的集裝箱港。

    在香港特區政府新總部大樓裏,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接受採訪時用“充滿希望、充滿驕傲”來評價香港15年來的發展。

    2011年,香港連續第18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二次以滿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在世界銀行對183個經濟體營商環境的排名中位居第二;標準普爾信貸評級達到最高3A級,從1997年到現在連升三級……

    然而,一路走來,並非坦途。

    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洶洶襲來,國際資本炒家紛紛涌入,恒生指數一年間狂跌1萬餘點。在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動用外匯儲備,抗擊金融炒家,堅持聯絡匯率、貨幣自由兌換和資金自由進出的基本制度不變。1998年8月28日,終在恒指期貨收盤鐘聲響起那一刻,宣告獲勝。揚言“港府必敗”的金融炒家被擊退,香港金融制度保持穩定。

    歷史常會重演,但過程與結局卻截然不同。香港中聯辦主任彭清華回憶,回歸10年之後,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然而此時的香港,已從被狙擊對象變身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美國時代雜誌創立新名詞Nylonkong,以代表紐約、倫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回歸10年,香港比肩紐約、倫敦,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又一大金融中心。

    一組數字見證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香港交易所,一個個身著紅馬甲的交易員在電腦前聚精會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愈加鞏固。”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部主管楊秋梅説:香港證券市場市值從1997年的4.3萬億港元,攀升到2012年4月的20.2萬億港元;首次公開集資額(IPO),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全球第一,過去10年一直位列全球五大交易所。

    “1997年,香港的人均GDP是2.7萬美元,2011年這個數字躍升至3.4萬美元。從2004年到2011年間,香港經濟增速達到5.0%,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兩倍。”説起這組數據,曾蔭權的話語中蘊藏著欣喜。

    在人均GDP持續提高的同時,香港的失業率一路走低。曾蔭權介紹,香港失業率從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時最慘痛的8.7%,降至目前的3.4%,“幾乎實現了全民就業”。

    2011年,國家出臺“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獨立成章,並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這在曾蔭權看來,是“對香港極大的重視和鼓勵”。他説,專章凸顯了中央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大力支持,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香港可在“一國兩制”下,配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自行訂定自身的發展方向、政策和措施,從而贏得未來。

    15年,香港特區的“變與不變”

    淺水灣海灘,陳女士經營著一家小商店。陽光很好,遊客不少,生意紅火。當記者問起回歸15年來的變化時,她有些疑惑:“沒什麼呀,還是那樣啊。”

    對於陳女士以及無數香港人而言,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

    某種意義上,香港的確沒有“變”。汽車行駛仍然右舵左行;法官依舊黑袍假發;蘭桂坊霓虹閃爍,遊人紛至沓來;銅鑼灣人流如織,消費市場火爆;跑馬地燈火通明,寶馬良駒激戰……

    今天,對於躊躇滿志的創業者而言,香港依然有著不可抵抗的吸引力。除了16.5%的利得稅外,這裡再沒有任何稅種。同時,政府的廉潔指數與辦事高效一直被舉世公認。連續18年給予香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稱號的美國傳統基金會這樣評價香港: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一個積極不干預的自由市場。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香港保持了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見證過去15年香港歷程,最大感受是:“一國兩制”在實行過程中不受任何干擾,香港仍保持著文明、自由、法治的傳統。

    但15年來,香港又的確發生著數之不盡的“變化”:

    一些回歸前選擇離開的香港人有了返鄉的打算,1997年前赴加拿大的20萬移民中,已有1/3選擇了回港工作。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人數由800人增至1200人,不少於150名的選舉委員會委員可聯合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

    立法會議席總數由60席增至70席。這意味著,一些關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們選為立法會議員的更大可能,而這樣的改變在港英政府時期根本無從談起。

    2011年8月,香港中環添馬艦,以“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民永係”為理念設計的特區政府新總部大樓聳立。這是一個象徵,香港開埠100多年從未有過的政府總部,從此以嶄新的姿態進入人們的生活,由港人當家作主的政府價值觀念在變,施政理念在變,為官風格也在變。

    民生之變同樣真切。曾蔭權介紹,目前特區政府23%的開支用於教育,是投入比例最高的領域;5年來醫療開支增加了40%,社會福利工作開支增加28%。他説:“這些都是很大的數目,但我們從來沒有自滿,感覺仍要繼續做。”此外,最低工資、關愛基金、就業交通補貼、長者乘車優惠等民生措施密集出臺。

    香港的未來藍圖上,一條清晰的藍線跨越海洋,直抵香港島,那是港珠澳大橋。而在地面上,一條26公里長的動脈正在伸展。未來,作為國家高速鐵路網的最南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將接上整個國家的鐵路網絡,大大縮短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旅行時間。

    “香港到廣州只需48分鐘,將來你可以早上坐火車到西九龍喝個茶,晚上回家,非常方便。”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嬅笑言,香港市民以後可以到廣州上班,比起從很遠的地方趕到中環上班,説不定還要更快些。

    15年,“一國兩制”贏得廣泛認同

    徐揚生,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5年前,他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一定要趕在香港回歸前回來任教。“我就是要親眼見證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這個機會一輩子難得。”

    15年,徐揚生親歷香港的發展變遷,也感受著香港與祖國的日益親密,從體育比賽中的國歌嘹亮到舉國之殤中香港市民的踴躍捐贈、香港義工的默默奉獻。

    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回憶,1988年他作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多次“落區”聽意見。在九龍公共屋邨,老街坊們盯著34歲的梁振英問:“不用多講,你只回答我一個問題,1997年7月1日我下樓買第一份早餐,用什麼鈔票?”

    梁振英告訴他們,港幣會繼續流通。

    “年輕人,日本打香港的時候你沒出生,1949年的時候你也沒出生。告訴你,政權一換,第一個事情就是換鈔票。”一些老人這樣説。

    梁振英試圖向街坊們解釋,中國銀行(香港)會發行港幣。

    但無人相信。

    後來,梁振英保留了一張回歸前由中國銀行(香港)發行的百元港幣。今天,港元與人民幣匯率保持各自獨立,這已成為“一國兩制”這一偉大創舉的重要體現。在梁振英看來,這個小故事足以説明“一國兩制”的創造性與可行性。

    從1997年回歸時的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到2001年接任政務司司長,再到2005年在第二任行政長官補選中當選,並於2007年當選第三任行政長官至今……15年來,曾蔭權和廣大香港市民一道行走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征程中。

    這位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係著招牌式的蝶形領結,用帶粵語口音的普通話娓娓道來,回顧香港回歸祖國十五載歲月的變遷。他堅定地説:“‘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毋庸置疑。”

    “‘一國兩制’已深入人心,愛國愛港成為社會主流價值,香港同胞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日益增強,對國家和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彭清華説,回顧香港回歸15年走過的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説,這15年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兩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兩地同胞交往不斷加深的15年,是創造嶄新歷史的15年。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與內地在投資貿易、金融合作、區域發展、人員往來以及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聯絡更加密切;香港的對外交流空間進一步拓寬,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得繁盛。”香港回歸祖國10週年主題曲中的這段歌詞,提到了“路徑”,對香港來説,就似梁振英所説: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一國”,讓香港有強力的支持;“兩制”,讓香港保有更多的活力和特色。

    紫荊花風中爭勝十五載,花瓣開得繁盛。未來,獅子山下的傳奇故事將續寫精彩。(記者 李章軍 王 堯)

 
 
 相關鏈結
· 中央駐香港聯絡辦主任:"一國兩制"取得巨大成功
· “一國兩制”是繁榮保障—訪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 崔世安:構建符合“一國兩制”要求的特區善治
· 澳門輿論稱讚"一國兩制"實踐成就特區十二載輝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