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西省岢嵐縣易地移民搬遷助力山區群眾脫貧致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0日 07時14分   來源:人民日報

    盛夏時節,沿209國道進入地處黃土高原中部的山西岢嵐縣境內,光禿禿的黃土高坡漸漸被綠色覆蓋,陣陣涼風襲來,讓人頓覺心曠神怡,在炎炎夏日尋找到一絲難得的涼爽。

    “全縣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冬季漫長,秋季短暫,夏無酷暑,是個避暑的好地方,但作為一個山區縣,農業生産卻受到極大限制。”岢嵐縣扶貧辦主任劉德告訴記者,由於絕大部分貧困人口居住在土、石山區的溝溝岔岔,易地移民搬遷成為岢嵐縣扶貧開發的主要方向。

    如何搬得出?

    財政投入、部門協同、社會贊助、信貸扶持,各方力量共同幫助貧困群眾走出大山

    在距離岢嵐縣城20多公里的209國道旁,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記者眼簾。在大棚中間,點綴著整齊劃一的磚瓦房,這裡便是岢嵐縣通過擴建中心村鎮建設的宋家溝鄉宋家溝移民新村。

    “每戶有4間磚瓦房,附帶一座溫室大棚、一個羊圈、一個庭院。”劉德介紹説,宋家溝中心村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耕地肥沃,農業生産條件優越,從2009年開始,縣裏統一協調周邊的甘溝村、東場溝、圪豆溝村等6村45戶、243口貧困人口搬遷到此,每戶移民費用在14萬元左右。

    14萬元的費用對於貧困戶來講不是一個小數目,按照國家扶貧政策,每個扶貧搬遷戶只能得到人均4200元的補貼,一個三口之家也不過能解決1萬多元,剩下的缺口如何補齊?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進了農家一探究竟。

    “我們家只出了7萬塊錢,全部是鎮政府幫著聯絡的貸款,沒有利息。”坐在村民孫巧萍家寬敞的客廳裏,她對記者説,自己以前一家四口住在甘溝村的土窯洞裏,連吃水都是問題,“沒有政府幫忙,我們這輩子也住不上這樣的房子。”

    劉德説,甘溝村處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區,農業生産極為困難,一畝地一年只能産糧食四五百斤,農民只能勉強維持溫飽。為解決搬遷難題,縣裏專門出臺了扶貧政策:每戶的搬遷費用政府負擔一半、農戶負擔一半。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個貧困戶的國家移民補助在1萬元以上,“整村推進”項目補助每戶建設蔬菜大棚的資金近2萬元,畜牧小區建設補助資金1萬元,農村危房改造資金3000元,縣裏還動員個體工商戶為每戶捐款2萬元,“除了這些,交通局會負責通路,水利局負責打井,保證移民搬到哪,設施就配套到哪,讓移民沒有後顧之憂。”

    怎樣富起來?

    幫助移民發展蔬菜種植,優先招收移民進入龍頭企業工作,原有林權等保持不變,多種措施幫助貧困戶儘快發家致富

    走進孫巧萍的蔬菜大棚,一股熱氣迎面撲來,柔和的陽光透過塑料薄膜,照在綠油油的西紅柿苗上,孫巧萍説,大棚裏栽出的西紅柿産量很高,賣相也好,按目前的價格估算,一個棚收入2萬元不成問題,“我們家搬遷借的7萬元錢,去年已經全部還完了。”

    孫巧萍告訴記者,遷到宋家溝移民新村後,家裏種大棚菜每年能收入2萬多元,圈養絨山羊30來只,又能收入近2萬元,一年不出家門就能收入4萬元,加上丈夫出去跑運輸每年能賺1萬多元,兩年下來就把貸款全部還完了。

    “移民搬遷不是目的,讓貧困戶致富才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劉德介紹説,縣裏制定了一系列幫扶政策,首先是移民搬遷戶原有土地不變,原有林權、農權不變,移民戶依然可以享受到原有的糧食直補。其次是移民進城的人員可以農轉非,全家享受城市低保政策。此外,鼓勵當地絨山羊、沙棘等龍頭企業,優先招收移民搬遷戶就業。

    大澗鄉吳家莊村的貧困戶則更加幸運,2007年,在岢嵐縣扶貧搬遷動員下,土生土長在吳家莊村的國新能源岢嵐分公司董事長張春生投資7000多萬元,將村裏72戶人家全部就近搬遷到山下,並陸續建設了蔬菜基地、雜糧加工廠等,全村人均純收入從不足2000元一下躍升到2011年的2萬元。

    走進吳家莊村雜糧加工廠,嶄新的設備和整潔的環境讓這個村辦企業顯出勃勃生機。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新告訴記者,雜糧加工廠依然採用傳統的石磨等加工工具,只是從過去的人力和畜力拉動改為電動,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品質,又提高了産量,很受市場歡迎。

    出了加工廠,抬眼望去,整潔的街道、設施完善的學校、超市、衛生所,一望無際的蔬菜大棚,以及正在開發中的農家樂旅遊住宿項目,讓人很難將這樣一個村子與貧困山區聯絡在一起,唯有遠處山坡上那一排排土窯洞還在訴説著吳家莊村昨天的歷史。

    推進還缺啥?

    土地緊張、資金短缺成為移民搬遷的瓶頸,貧困地區群眾觀念落後是最大阻礙

    目前,岢嵐縣已經對人口在100人以下的84個村子共計5600人實施了移民搬遷。按照規劃,到“十二五”末,要將全縣人口在200人以下的所有貧困村莊全部實施移民搬遷,涉及75個村9962人。

    “實現大規模的移民搬遷,一缺資金,二缺土地。”劉德介紹説,目前,通過移民搬遷幫助貧困群眾走向富裕已經成為全縣共識,但岢嵐縣貧困人口占到總人口的64.3%,實現大規模的移民搬遷,還需要破解資金和土地瓶頸。

    劉德告訴記者:“山區群眾自然都希望往縣城搬遷,因為縣城教育、醫療等條件都好一些,但現在縣城的土地十分有限,房價較高,國家每人4200元的移民補助也顯得杯水車薪,希望國家在土地和資金方面能夠對像岢嵐這樣的貧困山區縣給予更多支持。”

    除了土地和資金這些因素外,貧困地區群眾的思想觀念也是制約移民搬遷致富的主要原因,孫巧萍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所在的甘溝村至今還有幾戶沒有搬出來,“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殘的家庭,覺得故土難離。”

    “把貧困地區的群眾搬出來容易,破除落後的觀念很難。”宋家溝鄉黨委書記張文生告訴記者,除了定期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外,鄉里還組織人員挨家挨戶地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走出大山,摒棄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儘快發家致富。(記者 吳秋余 杜海濤 馮 華)

 
 
 相關鏈結
· 河北省年內實施山區科技開發 幫山區群眾脫貧致富
· 內蒙古"幸福工程"幫助貧困人口計生母親脫貧致富
· 袁妙枝:讓為生態建設做出犧牲農民早日脫貧致富
· 重慶將籌集300億元資金用於低收入群眾脫貧致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