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從和諧社會建設看科學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05日 10時08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記者 鄒偉、劉奕湛、程士華)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抓好社會建設,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黃金髮展期,矛盾凸顯期,攻堅克難深水區。應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求解改革開放的新難題。當代中國正經歷著空前廣泛的社會變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艱辛探索和生動實踐,不斷充實著科學發展的豐富內涵,更昭示出科學發展的美好前景。

    應對挑戰,主動變革——進入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這幾年,對於到省城合肥賣西瓜的安徽長豐縣羅塘村瓜農仇榮來説,曾經讓他“看到了掉頭就跑”的城管人員,現在成為自己賣瓜不可或缺的幫手。

    “城管給我們在菜市場、小區旁指定攤點,提供遮陽傘,配置清潔人員和垃圾桶,還把全市可以擺攤的地點標記出來,製成‘西瓜地圖’,賣瓜比以前方便多了,也踏實多了。”仇榮説。

    城管與小販,看似一對管與被管的矛盾。然而,變“堵”為“疏”、變“管理”為“服務”之後,便成為現代城市管理的和諧新範本。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是一個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家亮説,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為中國該往何處去指明了方向。

    “經濟高速發展,利益矛盾反而更加突出,社會衝突更加劇烈。縱觀當今世界,一些快速發展的國家因為沒有處理好社會問題,導致經濟停滯、社會動蕩,甚至全面倒退,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黃家亮表示。

    中國,會不會也陷入這種“增長陷阱”?

    社會學者陸學藝在《當前中國社會生活的主要矛盾與和諧社會建設》一文中寫道,我國已進入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建設取得很大成功,但社會結構還相對滯後,由此引發諸多社會矛盾和問題。

    應對挑戰,主動變革;審時度勢,面向未來。在這樣的一個關鍵時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總結國內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全面分析新世紀新階段的形勢和任務,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發展要求;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進一步闡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強調:“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科學化。”陸學藝如此評價。

    理論認識一步步深入,決策部署一項項到位,從執政理念到政府職能轉變,從改善民生到創新社會管理,從弘揚核心價值觀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漸次推進、穩步前行。

    化解矛盾,發展為先——貫穿民生紅線的社會事業在各領域全面推進,保障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矛盾,叩響了社會轉型的大門;變革,指向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民生。

    去年底,家住山西呂梁的農民趙世飛真正感受到了“新農合”的好處。因心臟疾病發作,20歲的趙世飛到醫院住院治療5天,只支付了一半醫療費。

    “在以前,一般也就吃點速效救心丸。”趙世飛説,自從有了大病醫保後,生病了去得起醫院,自己的健康更有保障。

    很多像趙世飛一樣的普通農民看得起病了,得益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如今,全國超過13億人有了基本醫療保障,超過2000家公立醫院開展改革試點……新一輪醫改的進展,折射出中國共産黨積極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努力和成效。

    ——中央不斷出臺政策措施,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2006年至2011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1000萬人,其中2011年新增就業1221萬人。

    ——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713億元,是2010年的2.2倍,新開工1043萬套,基本建成432萬套。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教育發展差距逐步縮小,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顯著提升。

    ——開展綠色GDP核算試點、推進環保問責制、連續數年“叫停和限批”、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率先開展新增指標PM2.5等的監測,藍天白雲有望從人們的記憶回歸現實。

    協調,始終是中國改革發展的關鍵詞之一。為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中央多項重大涉農政策高強度密集出臺,在取消農業稅之後,從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到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從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支農、強農、惠農一系列組合拳,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持續紮實推進。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有效帶動了各地區居民收入的協調持續增長。

    民主權利保障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從完善人大、政協制度到擴大村民自治、社區自治等基層民主,從擴大公民的有序參與到推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不斷鞏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以制度保公正,以制度促和諧。將各項事業發展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才能解決一些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

    十六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立法腳步,加大了用法制調整不公平社會現象的力度——

    2007年,物權法表決通過,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平等保護”;2009年,制定食品安全法,從各個環節加強對食品安全監管;2010年,再次修改選舉法,選舉人大代表城鄉“同票同權”;2011年,行政強制法表決通過,避免和防止行政強制權力濫用;今年3月,對刑事訴訟法進行大修,“尊重和保障人權”被寫入法律總則。

    司法體制改革砥礪前行,進一步強化公正和保障公民權益,“打官司難”“執行難”等問題得到緩解;公共財政轉型持續推進,公佈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向公共服務的傾斜力度不斷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得到有效落實;收入分配製度不斷完善,最低工資標準逐年提高,職工工資持續正常增長,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初見成效;社會保障制度“佈局織網”,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社區的社保體系逐步建立,困有所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正從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幅和諧壯美的中國社會畫卷正在鋪展。

    成效初顯,征程方啟——以社會管理創新促進國家長治久安,以和諧理念築牢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鬥科學發展之基

    “網格服務訪萬家,幫困解難像自家;創和維穩靠大家,幹群合心大贏家。”

    這是浙江舟山市普陀區桃花鎮拆遷辦副主任莊文光自編的順口溜。他還有一個身份:青龍社區網格23組組長。

    這個獨特的身份,促使莊文光經常帶著組員“串百家門、知百家事、解百家難、連百家心”,從一個“得罪人”的拆遷幹部,成為居民的“阿光兄弟”。

    這種幹部群眾滿意、黨委政府放心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所創造的經驗做法之一。以創新社會管理助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並在實踐探索中不斷開花結果——

    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管理創新,首先體現在理念的轉變上:從傳統的管理整治思維,到“寓管理于服務”;從政府“大包大攬”,到注重運用社會多方資源、形成社會合力;從以強制性行政手段為主,到重視運用經濟、行政、道德、科技等多種手段綜合施策。

    創新社會管理,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打造基層社會服務管理平臺,培育綜合性社會組織、構建“大調解”體系;“大走訪”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利用互聯網、微博搭建民意溝通新渠道……一大批立足基層、突出實效的經驗成果不斷涌現,一系列社會管理基本法律法規制定出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初步成形。

    和諧之道,貴在深入人心。建設和諧文化,方能鞏固社會和諧思想道德之基。在黨中央部署決策之下,全黨全社會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日益成為我國社會意識的主流和人們共同的價值追求,成為團結奮鬥的精神風帆。

    穩步開局,征程方啟。和諧社會,不僅是一種理想、一種目標,也是一種狀態、一種過程。

    “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躲不開、繞不過,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

    從古至今,建設和諧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

    科學發展、共建和諧,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共同作出的歷史選擇;人民群眾對和諧社會的嚮往和期盼,化作推動中國向和諧社會不斷邁進的強大動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産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闊步前行,譜寫共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新篇章。

 
 
 相關鏈結
· 國家戰略促珠三角展現新活力 科學發展高起點
· 王勝俊指出要努力推動人民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 張茅: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促進衛生事業科學發展
· 跳出貧困“洼地”——青海海東地區科學發展紀事
· 順應時代要求 推動科學發展——學習胡錦濤講話
· 黨中央關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科學發展紀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