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黨旗在天路上飄揚——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六週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0日 07時17分   來源:人民日報

    青藏高原,山宗水源,壯美而蒼茫冷峻,神奇而高寒曠遠。

    2006年7月1日,東起西寧,南至拉薩,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跨崑崙、越巔峰、走羌塘,青藏鐵路是名副其實的天路。960公里穿越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最高點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天路,是經濟線、政治線、文化線,是團結線、生態線、幸福線。截至今年6月30日,青藏鐵路累計運送旅客5276萬人,運送貨物2.45億噸。客、貨運送量由2006年的648.2萬人、2491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1060.2萬人、5164.3萬噸,為青藏兩省區實現GDP年均增長10%以上做出重大貢獻。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天路上,高高飄揚的是鮮紅的黨旗,走在最前面的是共産黨員們。

    高原雄鷹

    “浩浩江河涌,巍巍崑崙橫;瀚海八萬里,雪峰傲碧空;冰川江河涌,天險鬼神驚……羚羊躍健步,神鷹舞長風”,詩人劉延軍這樣描述青藏高原。

    能在高原的藍天上自由翱翔的,是雄鷹。能在天路上縱橫馳騁的,是雄鷹般的青藏鐵路人。

    2006年7月1日,在格爾木火車站的平臺上,胡錦濤同志為青藏鐵路首趟旅客列車剪綵。擔當這趟列車牽引任務的,是西寧機務段格爾木運用車間司機姜森林。

    “我一定要當一個最好的火車司機。”當還是一名普通的檢修工人的時候,姜森林就立下了這樣的目標。他拿出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在很短的時間裏成長為一名“問不倒,考不倒,難不倒”的金牌司機,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從望昆到格爾木,161公里,走一個半小時,海拔4800米下降到2800米,落差2000米。過玉珠峰的時候,要插管。”開了23年的機車、今年49歲的老司機李文説。他的安全行車記錄是852323公里。玉珠峰,是崑崙山主峰。他説的插管指的是吸氧。在高海拔缺氧線路,司機插著吸氧管駕駛機車,是青藏線的一道經典風景。

    李文一家三代都是高原高海拔機車司機。“我們是機車世家。9月份,我兒子就上來了。”説起自己的兒子,李文的眼睛裏閃爍著特別的光彩,而同樣的光彩也曾在李文的父親眼裏閃耀過。

    “作為集機車運用、檢修、整備、救援為一體的格爾木機務段,運用車間有280多位機車司機,黨員比例達到74%。人員安全、機車安全整體穩定。”機務段黨委書記黃海言語中充滿自豪。

    “平時像只猴,雨天像只雞,雪天是聖誕老人。”32歲的任城介紹起調車作業來很生動。他是三等中間站哈爾蓋站的調車長。“猴子”,比喻他們扒車、跟車時的上躥下跳或寒風中縮成一團;“雞”,比喻他們總是露天作業,風雨中毛髮直立的樣子;“聖誕老人”,比喻他們在風雪中鬚髮皆白。“我們現在一天24小時大概編解1700多輛車。無論什麼天氣,都必須出去作業。”和任城搭班的連結員馬學紅平靜地説。

    拉薩西站調車組是在海拔近4000米、高寒、含氧量僅為內地40%的地方作業。4個班組共16人,其中藏族職工2名,每晝夜調車作業7批、調動鉤數81鉤、調動輛數362輛。6年來,拉薩西站運輸貨物950余萬噸。

    青藏鐵路公司堅持著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截至2010年末,公司運輸業工人中高中及以上文化人數佔到近93%。“他們都是高原雄鷹!”青藏鐵路公司黨委副書記朱華新驕傲地説。

    天路道釘

    天路神奇,而神奇來自平凡。

    神奇的天路,是由一段段鋼軌焊接而成,一道道枕木鋪就,一顆顆道釘固定。那些常年在青藏鐵路沿線工作的養路工、線路工、接觸網工、電力工和治安民警,堅守著平凡的崗位,被稱為“天路道釘”。

    青海察爾汗的“萬丈鹽橋”天下聞名,擁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鐵路工人先鋒號”兩個“全國先進”榮譽的格爾木工務段達布遜線路工區正在鹽橋的中間,擔負著青藏線K708至K738上下行60公里正線和達布遜車站站場5股道18組道岔設備的維修任務。海拔2800米,氣候乾燥,鹽鹼風肆虐,外面走一天,嘴裏都是鹹的,耳朵裏可以掏出不少礦物質來。

    達布遜是個老典型。32名職工,6個黨員,每個人都有“執行令”,安排什麼就做什麼。即使沒有“天窗”(特指無車通過時封閉線路內的維修時間),工區裏都按時按點學習和整理內業。這裡的職工豐富了大慶人的創造:白天和夜晚一個樣,雨天和晴天一個樣,領導檢查和不檢查一個樣,督導和不督導一個樣,數十年一個樣。

    “我們的主要作業是起道、搗固、撥道、改道、曲線正矢(找水平)。輔助作業有錨(螺栓)固、路肩除草、線路外觀整治、整修網圍欄。”在一個臨時要的“天窗”時間裏,西寧工務段哈爾蓋車間那仁工區黨員工長方聖泉向記者介紹。他幹了27年的養路工,一眼可以看出1公里內鋼軌軌向幾毫米的偏差。而正常的標準軌距是435毫米,允許的偏差僅在正負1毫米之間。方聖泉正帶著7個人的作業小組在軌道上作業。他們的工具有一台27公斤的起撥道器,自重45公斤、加滿油有100公斤的螺栓機,還有9公斤的撬棍,450毫米活口扳手等。“鐵路養路工,説起來是粗人,其實幹的都是細活,而且是用幾十公斤重的工具幹幾毫米的活。”

    “4513,意志如山。”這説的是青藏鐵路公司最小的直屬站——海拔4513米的那曲站。那曲站有職工49人,黨員20人,擔負著管內那曲、安多2個有人站和10個無人站的運輸組織及那曲物流中心的經營和運輸安全生産服務。青藏鐵路那曲直屬站是全路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站區。即使在最好的季節8月份,這裡含氧量也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冬天僅有內地的37%,即使坐著不動也相當於內地負重40公斤。

    那曲派出所下轄的安多警務區,號稱天路第一哨。所在安多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車站。“4702,不當第二”,就是這裡的黨員們喊出來的。

    越是艱難的地方,黨員的先進性越突出,為了實現爭創高原一流車站的任務目標,那曲站不斷推動班組黨支部工作紮實深入發展,實現了黨員“四個零”:零誤差、零缺陷、零故障、零違章。

    在海拔4850米的格爾木工務段唐古拉線路車間二層樓上貼著一幅口號:“來到雪域高原,我們就熱愛這片土地;選擇這份職業,我們就只顧風雨兼程。”

    “我們是天路最高的道釘。”面容黧黑、形銷骨立的車間黨支部書記馬驥這樣説。他患重感冒3天了,同事們一直在勸他下山。在高原上,最可怕的就是感冒引發的肺水腫,一般3個小時內就可以致命。可他堅持留在山上。

    正是在黨支部的團結帶領下,在黨員的示範引領下,車間職工圍繞確保高原凍土線路穩定和運輸安全暢通兩大主題,積極應對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挑戰,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凍土線路上設立“技術攻關示範區段”,累計完成近10萬個各類數據的觀測記錄和蒐集整理,摸清了高原凍土路基在不同季節、不同氣溫條件下的變化規律。通過改進作業方法,實施精檢細修,使管內線路質量大幅提升,安全基礎不斷夯實。2011年,唐古拉車間黨支部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列檢神醫

    再先進的技術,也不能保證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不出故障。為了保障行車安全,青藏鐵路上有一批不穿白大褂的車輛“醫生”,時刻負責客貨車的檢修工作,簡稱“列檢”。他們都是從普通工人中成長起來的技術工作者。其中,“二馬”最為有名,他們是西寧車輛段西寧客車運用車間的馬雲和格爾木貨車運用車間的馬壽。二人被譽為“列檢神醫”。

    記者在一輛送回車間檢修的綠皮客車備用車廂內見到了馬雲,他正在檢修出故障的控制櫃,這是一個不大的故障。在短短的10多分鐘內,他就接了五六個電話。原來,他接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雲120遠程故障應急服務台”的電話。這個服務台被鐵道部政治部命名為“黨內優質品牌”。

    “修車人要想著乘車人。”馬雲淡淡地説。28年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經過刻苦鑽研,從一個門外漢成為首屈一指的青藏鐵路發電車及車輛電氣方面的技術帶頭人。2010年,西寧車輛段的7輛發電車先後發生22台次機組停機,但故障原因始終找不清。馬雲苦幹三天,排除故障。

    “圖紙都在腦子裏。”當車輛在運行途中發生車電故障時,馬雲能夠根據乘務員電話的描述,快速、準確地判斷故障所在,通過遠程遙控作業人員快速處置,被公認為車輛技術業務的“活字典”。段黨委成立“馬雲120遠程故障應急服務台”,抽調精通車輛電氣發電車故障處理的10余名技術尖子,充實服務台力量,做到哪有故障,哪就有“馬雲120”的聲音;哪有技術難題,哪就有“馬雲120”的身影。兩年多來,馬雲帶領“馬雲120”的十幾名成員,處理重點故障100余件,協助處理其他鐵路局的進出藏列車突發故障30余件。

    列車進藏前最後一關的檢修“關口列檢”,在格爾木貨車運用車間,馬壽是這個關口的“把關大將”。就在不久前,他發現了編挂40節車廂的一列貨車中間部120閥體螺栓丟失。這個故障很隱蔽,會導致空氣制動機(列車剎車)失靈。“有問題找馬壽。別人看不到的,馬工看得到。”這是同事們對馬壽的肯定。

    “我檢查過的車輛應該沒有問題。”馬壽自信地説。伴隨著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開通運營,新型70T貨車、25T客車、5T設備等車輛新技術、新裝備大量投入使用,給車間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作為車間第一黨小組組長,他每天總是第一個來到車間,一般要幹到晚上10點來鐘。

    “車型在進步,檢修工具也要隨之改造。”馬壽説著,順便介紹幾件自己設計發明的工具。一個是多用途錘,錘把可作為撬棍,錘頭伸出的部分有鉤引功能;一個是“鉤高調整器”,原來需要3—4個人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就可以。

    “一個車間一個骨幹,太少了。”格爾木貨車運用車間黨支部書記説,“我們希望通過立標樹型,帶動更多的職工學技術。以一個骨幹培養更多的骨幹,打造過硬的‘關口列檢’。”

    五彩哈達

    在7月19日的K9801次列車上,兩個藏族小夥子赤列貢呷和洛桑塔青為乘客唱了一首《歡聚》。他們都是大三的學生,一個來自咸陽的西藏民族學院,一個來自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因為相鄰而坐相識,也因為列車員的精彩表演而受到鼓舞。

    當入藏列車過了格爾木逐漸行駛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時,列車員們會以車廂為舞臺表演一些自編文藝節目,他們也會邀請旅客一起互動。“這樣可以緩解乘客的高原反應。旅客快樂,我們也快樂。”列車長鄭艷芬説。“這是對旅客的人文關懷,更體現了乘務員的高原情懷。”一位來自河南南陽的中學美術老師激動地説。

    “每個列車組都有自己的文藝演出小分隊,這是我們提高服務質量的特色做法。火車提速,隊伍‘提素’,全路要打造‘天路使者’的高原示範列車服務品牌,實現列車安全零事故、服務優質零距離、旅客平安零死亡、路風良好零投訴、環保達標零污染、高原疫情零傳播。”西寧客運段黨委書記楊柳波説。

    其實,乘務員過海拔高的地方也一樣有反應,可他們還是要為旅客服務。“進藏列車一個來回4344公里,52小時44分,一會海拔5000米,一會3000米,乘務員們叫自己是‘變頻人’。”拉薩車隊總支書記殷雷雷説。

    幾年來,擔負著西寧、蘭州至拉薩的K917/8、K9801/2次列車乘務工作的拉薩車隊,憑藉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廣大旅客的一致好評,車隊先後收到旅客表揚信123封,在留言簿表揚1953次,錦旗4面。

    按照青藏鐵路公司黨委突出“細節、標準、特色”,建設“中國特色、高原特點、世界一流”高原客運服務品牌的要求,西寧站打造“大美青海 愛心使者”服務台,拉薩打造“五彩哈達”旅客服務中心,格爾木站、那曲站、海石灣站分別打造“崑崙驛站”、“格桑花”和“愛心第一站”等車站服務品牌。

    拉薩站的“五彩哈達”服務活動很有特色。其中,“白色哈達”代表誠信服務;“紅色哈達”代表熱情服務;“黃色哈達”代表精細服務;“藍色哈達”代表潔凈服務;“綠色哈達”代表便捷服務,為旅客提供一站式的導航服務。

    “藏族的五彩哈達是獻給佛的,拉薩站的‘五彩哈達’是獻給旅客的。”斯朗卓瑪莊重地説。她是青藏鐵路第一批藏族正式員工,來自昌都牧區,在西南交大讀大學的時候就入了黨。近6年裏,她在進站引導、檢票、貴賓接待、進款管理、票據管理、計劃管理、售票組織不同崗位裏,都做得十分出色,入選“感動青藏鐵路十大人物”,先後被鐵道部授予“火車頭獎章”、“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

    黨旗鮮紅

    “我以黨員的身份向全體職工承諾:認真執行規章制度,帶頭提高設備質量,帶頭學習政治、業務知識,帶頭提高自身素質,帶頭完成生産任務,帶頭關心職工疾苦,絕不違章作業,自覺接受全體職工的監督。”這是西寧信號車間平安驛工區工長董春雷貼在墻上的承諾書。

    針對點多線長、施工配合任務重的現狀,西寧信號車間一線黨員首先向職工群眾做出承諾,再由黨支部檢查踐行承諾情況,並把落實承諾情況納入黨員“創崗建區”活動的月度考核。建立黨員承諾和點評制度,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意識,促進了職工整體安全意識的提高。職工們説:“黨員帶頭做出的承諾,我們學有榜樣、幹有方向。”

    黨員承諾和點評制度,已成為青藏鐵路公司黨建工作的一個抓手。“高原生産生活條件格外艱苦,所以我們更要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做保持黨員純潔性的表率。”青藏鐵路公司黨委書記王新文説。

    青藏鐵路公司是鐵道部所屬18個鐵路局(公司)之一,現有運輸單位17個,職工總數19418名。目前,全公司共有基層黨組織443個,黨員9433人。公司黨委立足青藏鐵路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任務使命,堅持把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融入到管好用好青藏鐵路的全部工作之中,深入探索基層黨建工作的規律和融入運輸安全、生産經營的途徑。

    “支部建在班組,堡壘築在前沿”。公司各級黨組織堅持“當班能見面、作業能互控、情況能交流、思想能溝通”和黨員崗位“一人一崗”、生産一線黨員100%參加。開展窗口創先爭優,以黨員“無違章、無違紀、無事故”和“包最差、創最優、當表率、做貢獻”為目標,圍繞設備質量、關鍵作業等影響安全的突出問題進行選題立項,黨員骨幹牽頭,組織開展黨內立項攻關,把黨員引向了為天路暢通保駕護航的最前沿,打造了一批如察爾汗黨員萬丈鹽橋線路示範區段、唐古拉地區黨員高原凍土線路示範區段等叫得響的黨內安全品牌。

    對少數民族幹部職工“多關愛一些,多厚愛一層”。青藏鐵路公司少數民族黨員佔全公司黨員總數的6.1%,公司把少數民族幹部職工的培養、選拔、教育、任用作為黨組織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把發揮民族骨幹人才作為實現公司運輸發展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來落實。幾年來,培養了像馬雲、斯朗卓瑪等一大批少數民族黨員職工幹部。

    青藏鐵路公司堅持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注重一人一事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家庭、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職工關心的收入、住房、助學、助醫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提高了企業認同感和向心力。公司也被青藏兩省區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和“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

    幾年來,公司黨委推選出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路先進黨支部標桿格爾木工務段唐古拉車間黨支部;全路學習型領導班子標桿西寧車輛段黨委;培育了“安全標兵”、“天使工程”、“金牌司機”、“五彩哈達溫馨服務台”等一系列黨建服務品牌;開展了“感動青藏鐵路十大人物”及青藏鐵路十佳“安全標兵”、“服務明星”、“工班長”等“天路系列”品牌創建活動,對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黨委、黨支部、黨小組和優秀共産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進行表彰。

    茫茫雪域,巍巍崑崙,千里鐵路,萬眾一心。6年間,青藏鐵路公司的幾乎每個工種、每個領域都有一批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勞動模範”和“共和國鐵路楷模”、“青海省工人先鋒號”、“西藏自治區‘十一五’建功立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的全國、省部級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在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進程中發揮出了應有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記者 衛庶)  

6月30日,青藏鐵路當雄縣境內向拉薩方向啟動長軌換鋪改造工程。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截至6月底 青藏鐵路通車6年客運突破5200萬人次

    新華社西寧7月1日電(記者 龐書緯)記者從青藏鐵路公司了解到,截至2012年6月底,青藏鐵路累計運送旅客已達5276萬人次,客運量年均增長率為10.3%。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東起青海西寧,西至西藏拉薩,于2006年7月1日全線貫通,是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沿途經過享有“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青海湖、崑崙山、可可西裏、三江源、藏北草原等著名高原風景區。 >>>詳細閱讀

青藏鐵路: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器”

    新華社西寧8月17日電(記者 駱曉飛、王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凍土地段最長的鐵路——青藏鐵路實現安全穩定運行6年多,累計運送旅客5000多萬人次,運送貨物2億多噸,促使青藏兩省區經濟發展保持了年均10%以上增速。這條猶如吉祥“哈達”的雪域天路把青藏高原與祖國內地緊緊相連,正在助推青藏高原成為中國西部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青藏高原旅遊業“井噴”式發展

    “出國容易進藏難”,這一度是青藏高原交通運輸環境的真實寫照。2006年青藏鐵路的通車打破了制約青藏高原旅遊業發展的交通“瓶頸”,促使青藏兩省區的旅遊經濟“井噴”式發展,並帶動了餐飲、住宿、休閒、零售等服務業快速發展。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青藏鐵路公安幹警 為“天路”暑運保駕護航
· 青藏鐵路: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器”
· 青藏鐵路建成運營:重大工程推動國家進步
· 青藏鐵路公司列車運行圖全面調整
· 截至6月底 青藏鐵路通車6年客運突破5200萬人次
· 青藏鐵路非凍土線路將實現鐵軌無縫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