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60年民族團結發展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02日 11時02分   來源:新華社

共同價值理念讓金達萊越開越艷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60年民族團結發展紀實

    新華社長春9月2日電(記者 李鳳雙、秦春、宗巍)六十年一甲子,延邊州正起飛。我國最大朝鮮族聚居地——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以來,始終像愛護眼睛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堅持用共同理念凝聚團結力量,探索有效的民族團結工作機制,毫不鬆懈地用發展的辦法統籌社會經濟建設。

    60年來,延邊州從貧困閉塞之地躍升為開放前沿,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0多倍。長白山下、圖們江畔,延邊州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生動詮釋了我國民族自治政策的優越性。

    60年培育共同價值理念深入人心

    記者走進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時,居民正津津有味談論著頭天晚上開始的“鄰居節”:誰家的餃子好吃,誰家的辣白菜夠味……社區書記王淑清笑著説,“鄰居節”讓整個社區更像一家人。

    從延邊地區早期移民開發,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建設,漢族和朝鮮族等少數民族始終並肩戰鬥,用共同的鮮血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就是見證。雖然時代在變,但這塊土地上倍加珍惜民族團結的傳統始終沒變。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伊始,就把民族團結作為最高準則。從每年9月雷打不動的“民族團結宣傳月”,到五年一次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表彰大會,再到如今活躍在基層社區的“鄰居節”“市民大講堂”等,60年來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創建活動深受各族群眾喜愛。

    延邊州已經陸續制定實施了包括自治條例在內的44部條例,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延邊州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如今少數民族幹部已經佔到全州幹部總數的45%,高於所佔人口比例10.3個百分點。從2008年開始,延邊州引進了700多名朝鮮族大學生充實到基層一線,形成了民族幹部的人才梯隊。

    延邊州始終把民族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在學校堅持開展“朝漢手拉手、民族心連心”活動,全州有300多個學校團隊、5萬多名青少年結成友誼對子。在探索民族團結工作機制過程中,延邊州各級黨組織通過“創先爭優”和“三幫扶”等活動載體,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加強了各族幹部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多年來,延邊地區的朝鮮族與漢族群眾不僅和睦相處,而且在生産生活中互幫互學,形成了開放包容的心態。漢族群眾學著腌制朝鮮族辣白菜,朝鮮族群眾也包餃子。延邊節日多,無論哪個民族的節日,都已經成為延邊人民共同的節日。很多延邊人表示,大家平時工作生活在一起,根本沒人區分誰是朝鮮族誰是漢族,大家相處得就像一家人。

    吉林省委常委、延邊州委書記張安順説,正是在不斷相互學習、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各族群眾漸漸形成了發展合力,形成了共同價值理念。“漢族離不開朝鮮族,朝鮮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離不開少數民族”“愛國家、愛延邊、愛崗位”等理念已經深深植根各族群眾心中,形成一種自覺,變成一種行動。

    60年實現跨越式發展惠及群眾

    過去由於缺乏對外通道,難以發揮地緣優勢,延邊州經濟社會發展並不理想,被形象地稱為“口袋底”。上世紀90年代,延邊州提出“開放興州”“南聯北拓、東出西進、面向東北亞”等發展戰略。近年來,在用足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長吉圖開發開放等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延邊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腹地城市聯動發展,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8月17日,延吉至朝鮮羅先國際客運專線正式開始試運營,國內遊客不需換乘就能直達羅先。長春至琿春高速公路開通及中俄琿卡鐵路恢復試運營後,國內貨物“借港出海”已經實現。據測算,一噸煤從琿春口岸出境,經日本海運達我國東南沿海等地,成本要比原來陸路運輸低60元左右。今年4月13日,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正式成立,延邊參與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原先的“口袋底”也變成開發開放的前沿窗口。

    延邊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呈現跨越式增長。2001年到2011年,延邊州經濟總量從140億元增長到650多億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從6000多元增長到近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800多元增長到6000多元。此外,延邊州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在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穩居首位。

    延邊州近幾年堅持把新增財力70%以上用於民生建設,實施了林區棚戶區改造、泥草房改造、飲水安全、暖房子工程、就業、助學、醫療和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各族群眾生産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延邊州還探索多途徑措施,扶持建設一批種植養殖基地,形成了一批特色産業。在圖們市涼水鎮河西村,借助市委提供的100萬元項目資金扶持,河西村民搞起了有機蔬菜、瓜果種植,並成立了“農村産品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到2000元提高到7000多元。

    60年鑄就“延邊精神”保持和諧穩定

    記者沿著圖們江畔500多公里的中朝邊境線進行採訪,與幾年前相比,邊境沿線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原來的泥草房變成了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近年來延邊州實施“千里邊關黨旗紅”黨建活動和“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治邊活動,加強基層黨建的同時,夯實了邊境穩定的基石。全州1044個行政村、161個城市社區建立了標準化的黨群文化活動室,黨政機關、軍警單位和邊境基層黨組織建立了聯絡點。

    改革開放之後,一些朝鮮族群眾離開親人到國外打工,用勤勞的雙手改變生活。如今,家鄉面貌逐漸改善,境內外收入差距逐漸拉平,很多出國打工的人紛紛選擇返鄉創業。他們帶回來的不僅是資金,更有經驗。在汪清縣,從韓國打工回來的崔英粉創辦了縣裏的第一家韓食館和第一家大型民營幼兒園。

    從今年5月份開始,延邊州在全州範圍內展開“延邊精神”大討論活動,號召廣大群眾能夠提出自己心中的“延邊精神”。金達萊是延邊州的州花,很多延邊人認為,金達萊堅韌不拔的品格與延邊人民的精神十分相似。延邊大學方民鎬等專家表示,60年的發展使延邊各族群眾鑄造出共同的精神,既包括愛國、奉獻,也有包容、擔當。

    “搶晴天,爭雨天,敢向黑天要時間。”這是在延邊州州慶民生工程建設中,廣大一線工人表現出來的幹勁。前不久延吉市實施“暖房子”改造工程,臨街商戶的牌匾需要拆除,令工作人員沒有想到的是,一聽是有利於大傢伙兒的事,商戶們特別通情達理,拆除過程幾乎沒有遇到阻力。

    延邊州60年和諧發展形成了三條寶貴的經驗:一是把民族團結作為一面旗幟,當做一種政治責任;二是用發展理念來統籌經濟社會建設,維護邊疆安全穩定;三是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理念形成共同的價值追求,凝聚延邊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從根本上形成發展合力。

 
 
 相關鏈結
· 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加大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 吉林延邊:"邊境110"7年換四代 安定民心穩邊關
· 延邊創邊疆富民新模式:"能歌善舞"又"能工善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