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釀出“桂花酒”
——嫦娥一號衛星數據應用與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余曉潔)編制我國首幅月球虹灣及其周邊的地質圖和月球構造綱要圖、提出月球岩漿洋最後固化年齡為39.2億年的新觀點、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四個頻率下月球正午和子夜的全月球微波圖像、首次發現並揭示月球東海盆地傾斜撞擊成因……
28日,國家863計劃“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通過驗收。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國科學家捧出通過兩年艱苦努力,研究嫦娥一號衛星數據釀出的香甜“桂花酒”——大批技術創新成果和一系列科學成果。
“直到現在,我才敢説嫦娥一號獲得圓滿成功。科研人員最大的心願,就是探月衛星獲取的科學數據對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發揮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説。
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劉曉群表示,在項目牽引下,大批技術創新成果涌現,突破了10余種關鍵技術與方法。包括微波輻射計在軌探測數據後處理與月壤厚度反演新技術、激光高度計聯合三線陣CCD立體影像攝影測量新技術、基於點擴散函數的CCD立體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技術、月球形貌地圖製圖技術、月表物質成分反演技術、近月空間粒子輻射環境模型與可視化技術、納米離子探針微區定年技術等。
同時,科研人員利用嫦娥一號探測數據,開展月球形貌探測數據處理、月球構造行跡提取,反演獲得月表7種元素、4種氧化物和4種礦物的全月含量分佈圖。基於以上多源數據,編制完成了虹灣地區月球地質圖和月球構造綱要圖。
“更可喜的是,項目有效推動了我國探月工程科學研究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項目實施,共培養了29名博士研究生和48名碩士研究生。”劉曉群説。
嫦娥一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星上八台有效載荷成功開機探測並獲取了大量探測數據。2010年12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應用與研究”重點項目立項,中國科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全國27家研究院所、大專院校包括港澳在內的200余位科技人員參與其中。
“嫦娥一號的數據研究還在繼續深化。嫦娥二號正在傳回數據,數據量大約為嫦娥一號的兩倍。通過對嫦娥一號和二號數據的綜合研究,一定會有更多令人驚喜的發現!”歐陽自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