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億萬群眾老有所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11日 19時20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徐博、張曉松)“老有所養”是中國百姓千百年來追求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乃至工業化初期,中國人特別是農民主要還是依靠子女和土地養老,很多人做夢也沒有想過領養老金。

    2009年、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短短3年間,兩大養老保險均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與此前建立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一道,為中國百姓織就了一張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障網,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4.31億人參保,1.17億人領取養老金——中國織就世界最大養老保障網

    “再不用向孩子們要錢了!”69歲的河北正定縣解放街社區居民張文英這段時間一直沉浸在喜悅中,她對於每月55元的城鎮居民養老金很滿意。

    張文英與農村老人一樣沒有退休金,而子女嫌棄等原因使她陷入養老困境,此次能夠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讓她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保障。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介紹,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實現全覆蓋,全國已有4.31億人參保,1.17億老年居民領取養老金。

    “單就覆蓋人口規模而言,這不僅是在中國歷史上,在世界上也是史無前例的。”浙江大學教授米紅説。

    近年來,正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之際,老齡化社會悄然而至,未富先老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在農村,老年人口已超過1億,老齡達到1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廣大農村居民和部分城鎮非職工居民仍然延續著養兒防老等傳統養老模式,成為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大空白。

    讓群眾老有所養,其實有過很多嘗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副司長劉從龍長期從事農保工作,他回憶説,“老農保”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進行過探索。

    “老農保”模式是完全個人賬戶制,農民自繳自支,類似“自我儲蓄”,沒有中央財政補貼,地方補貼也很少,籌資渠道單一,説白了就是“烙餅卷手指頭——自己吃自己”,因而效果並不明顯。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村老年人口總量大、比例高的特點更加突出,而家庭和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

    “建立適應農村特點和農民需求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關係到數億農民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尹蔚民説。

    為適應新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啟動建立了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各地各部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及時撥付補助資金,不斷提高經辦服務水平,中國人老有所養的願意一步步變為現實。

    各項工作推進極其迅速,以山東省棗莊市為例,自2009年6月開始新農保試點以來,短短兩年時間,城鄉居民參保人數就達到了160.75萬人,覆蓋率達到97.3%。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廣受群眾歡迎的根本原因是其制度設計的優越性和創新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説,“國家財政全額支付最低標準基礎養老金,提供了保障底線;積累式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使繳費與待遇挂鉤,體現了制度上的激勵。”

    群眾得實惠、幹部受鼓舞、經濟被拉動——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生動體現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前衙村的龍成德今年70歲,四個兒子每年給他和老伴的零花錢總共也就600元左右。有了新農保後,每月55元,老兩口一年的養老金就有1320元,用他的話講,等於“白得了八個兒子”。

    每月的55元雖然不能完全解決農村養老問題,但卻極大地提高了農村老年人的尊嚴,而隨之建立起來的養老保險制度更為今後的“上水平”奠定了基礎。

    尹蔚民在寶雞做新農保調研時,一個60多歲的農民告訴他,自己拿到養老金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孫子買課本,兒媳婦知道了很高興。

    “老有所養,這是一個家庭和睦非常重要的因素。”尹蔚民認為,新農保制度的建立是繼農村取消農業稅、建立農業直補、新農合之後又一個重大的惠農舉措。

    長期在基層工作的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常務副區長張先國告訴記者,由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惠及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相對於低保,群眾對這項政策的認同感更高,極大地拉近了群眾與黨和政府的感情。

    在很多地區,新農保一經試點立即成為“香餑餑”。據河北邯鄲市廣平縣縣委書記李書生介紹,由於新農保試點以縣為單位,為了讓更多農民先受益,很多地方先把人口大縣納入試點。廣平縣人口較少,廣平縣“屢試不中”,為此,“他的壓力一度很大。”

    中國社保學會副會長趙殿國認為,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形成了罕見的“倒逼效應”——別的縣農民領上養老金,自己拿不到,那就是幹部“沒本事”“吃閒飯”,基層幹部積極要求儘快加入試點或自行試點,推進了制度全覆蓋進程。

    與此同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對於經濟的拉動效應也在不斷凸顯。

    “55元看起來不多,但卻可以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消費。更重要的是,城鄉居民有了穩定的預期,有點錢也就敢花了。”四川南充市順慶區常務副區長代俊説。

    目前,我國已有1.17億城鄉居民領取基礎養老金,按照每月55元的最低標準計算,每年最少將領取770多億元,不少地方提高了基礎養老金標準,對城鄉老年居民而言,領取的這部分養老金基本用於消費性支出,且基本在農村地區,對當地的消費拉動很大。

    “群眾得實惠、幹部受鼓舞、經濟被拉動,一舉三得,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最具體的體現,也是這項制度能夠提前8年實現的根本原因。”山東棗莊市滕州市常務副市長顏景焱説。

    破解難題,改革創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任重道遠

    當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一些難題亟待破解:制度建立起來了,但標準水平還比較低,對一些中青年人吸引力不足;制度實現了全覆蓋,但轉移接續還比較難,對流動人口來説還很不方便。此外,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是一個長期來看必須解決的問題。

    南京財經大學教授曹信邦指出,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55元,低於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對老年城鄉居民生活保障作用有限,也不利於調動中青年居民的參保積極性,應參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關標準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

    “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制度,也必須是統籌城鄉的養老保險制度。”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説,新農保和城居保構架基本一致,但仍然是城鄉分設的制度,應儘快將二者整合,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協調發展。

    養老保險制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是群眾十分關心的問題。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林義指出,農村基層社會保障管理平臺滯後已經直接影響到城鄉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應將新農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低保及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管理資源整合,統籌使用公共服務資源。

    “只有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才能實現保值增值。”米紅認為,以縣為單位進行試點,資金統籌也以縣為單位是恰當的,但在全覆蓋的情況下,提高統籌層級就成了當務之急。一方面,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難以保證資金安全;另一方面,也難以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百尺竿頭,還須更進一步。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在實現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後,進一步的制度完善方案正在醞釀之中。

    “制度全覆蓋為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奠定了基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保司司長遊鈞説,“‘提標’已經納入了我們的議程,其基本參照指標是物價水平、各級財政承擔能力和低保等保障標準。”

    他告訴記者,人社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間的銜接辦法,今年底就會形成一個政策意見。

    與此同時,相關改革正向縱深推進。

    據了解,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廣西、重慶、陜西、甘肅、寧夏等13個省份和其他一些省份的部分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併實施。

    ……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迎難而上,以“整合”“提標”“銜接”“覆蓋”為抓手,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為破解老有所養這一世界性難題交出讓人民更加滿意的中國答卷。

 
 
 相關鏈結
· 全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討會在重慶召開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研究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提前八年覆蓋每一個百姓
·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郵票發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